宁乡灰汤:“稻鸭共生”实现双赢

“稻鸭共生”属于环保型、立体式种养结合模式之一,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使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以田养鸭,以鸭促稻,鸭和水稻共栖生长,最后实现稻鸭双丰收,可以说开创了水稻、水禽的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宁乡灰汤:“稻鸭共生”实现双赢

来源: 潇湘晨报
2021-10-11 17: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鸭子活跃在田间。邬艳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邬艳 陈熙

“嘎嘎嘎……”伴随着阵阵鸭叫声,一羽羽灰汤鸭飞到了稻田里,又开始了一天的“打工”生涯。

这是在灰汤镇双盆村稻田里每天都能见到的场景,在这群“打工鸭”的辛勤劳作下,水稻的品质得到日益提升,而经常在田地里自由奔跑的鸭子,瘦肉率高、口感好、品质优,成为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的“灰汤贡鸭”。

“稻鸭共生”属于环保型、立体式种养结合模式之一,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使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说起“稻鸭共生”的好处,宁乡湘一灰汤鸭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罗玉林说,“那好处可多了”。

据了解,水稻所在的生长环境容易滋生各种飞虫,而这些飞虫恰好为杂食性的鸭子提供了食物来源,除了吃虫,鸭子还能吃掉稻田中的杂草,鸭子在田间穿梭时有相当于对土壤进行了一次中耕,这样耕地对水稻生长是非常有利的,同时鸭粪也是有机肥料,能使得水稻长得更好。

“因为完全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使得田里产出的稻米质量非常高,价格达到20元/公斤;与此同时,鸭子也因为露天喂养、活动量大、不吃饲料,品质很好,大多能卖到100元/羽。”罗玉林告诉记者,“稻鸭共生”的种植模式,让亩产效益至少翻番。

以田养鸭,以鸭促稻,鸭和水稻共栖生长,最后实现稻鸭双丰收,可以说开创了水稻、水禽的可持续发展新途径。目前,该绿色、高质、高效的稻田养殖框架基本形成,“稻鸭共生”已成了灰汤旅游区的一道生态风景线,种植规模达2000多亩,核心区达600多亩。

“该模式的稻谷产量虽然比不上杂交稻,或其他种植模式生产的水稻,但是综合效益翻了一番,平均达1500元~2000元每亩。”罗玉林表示,示范片的成功打造,让当地村民都看到了收益,2022年计划要在全镇推广到4000亩,真正让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采用“稻鸭共生”模式种出的稻谷,不但其香气清新自然、色泽晶莹、口感爽滑,更难得的是,其所含的有益生物活性成分丰富且有利于人体吸收。经省、长沙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权威检测:其米未检出任何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

“宁乡是全国的种粮大市(县),如今随着经济社区的发展,采用绿色高质高效的水稻生产模式迫在眉睫。”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尹建军告诉记者,“稻鸭共生”的模式,有利于提高我们稻米的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该局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进一步推广“稻鸭共生”模式。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来源:今日宁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潇湘晨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