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里“凌教授”的巨菌草丰收啦

10月6日下午,随着“凌教授”原型人物——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现场宣布开镰,收割机隆隆启动,300亩巨菌草开始收割。菌草在治理流动沙丘、黄河沿岸固坡阻沙,盐碱地、荒漠地改良土壤,以及菌草养畜和种菇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现。

《山海情》里“凌教授”的巨菌草丰收啦

来源:光明日报 2021-10-08 05: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山海情》里“凌教授”的巨菌草丰收啦

《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培育的菌菇让大家印象深刻。其实,“凌教授”还有一种科技法宝——菌草。国庆期间,“凌教授”的巨菌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宝丰村迎来丰收。

借助新一轮闽宁协作契机,今年4月,总投资3亿元的石嘴山市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启动,已具备科研、种植、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条件,全部建成后可带动当地近180亩智能化菌菇大棚和700座大棚的菌菇生产增收。

10月6日下午,随着“凌教授”原型人物——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现场宣布开镰,收割机隆隆启动,300亩巨菌草开始收割。

林占熺教授带领博士生、硕士生,到现场测产:1亩地产量16吨,是青贮玉米的4倍。

“种2万亩巨菌草,至少是6万亩玉米的产量。相当于增加了4万亩耕地。”林占熺告诉记者,巨菌草不仅可以用来种植菌菇,还是牛羊的上好饲草料,有望成为宁夏草畜产业的重要支撑。

林占熺说,他从1997年第一次到宁夏,就带了6箱菌草种子,开始谋划黄河流域的菌草产业。如今,巨菌草已在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落地生根,并走出国门,在一百多个国家落户。

菌草在治理流动沙丘、黄河沿岸固坡阻沙,盐碱地、荒漠地改良土壤,以及菌草养畜和种菇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现。

在这个小村举行的开镰仪式,吸引了全球50多个国家人们的线上“围观”。宝丰村的村部里,大屏幕上不同肤色的会议代表,正在热烈讨论。他们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南太平洋岛国等50多个国家的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以及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

“来自中国的成功案例表明,菌草技术正帮助当地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我们随时准备与所有利益攸关方合作,支持各项活动,以加强知识共享和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可持续发展目标司国家战略和能力建设处处长阿姆森·西班达说。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表示:“菌草技术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创新途径。菌草技术的推广,不仅帮助人们摆脱了贫困,而且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真诚希望这项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村减贫做出贡献。”

“如今,在中国西部的一个村部里,就能支撑起一个国际性的线上会议,这值得我们自豪。”会后,林占熺感慨地向记者说了这样一句“题外话”。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

(王建宏 张文攀)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