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名城:机械化奏响幸福乐章

新疆棉花生产的全流程“硬核”满满,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棉纺名城:机械化奏响幸福乐章

来源: China Daily
2021-09-29 14: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29日电 秋天傍晚,落日的最后一抹余晖透过蓬松的棉花,阵阵清风掠过石河子广袤的棉田。“今年棉花的长势喜人,再有两三天采棉机就可以下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三团十九连的职工李娜注视着田间的棉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娜家一望无际的棉田准备迎接丰收,采棉机工作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46亩地的采摘工作。(李一凡 摄)

李娜在河南出生和长大,如今,她和丈夫同为十九连的职工。谈起自己的工作,她表示:“比起以前外出务工,在新疆种棉花不仅工作轻松,而且收入高。”

谁也不曾料想,李娜口中“轻松”的收获季却曾让老一辈石河子人累得直不起腰。现年51岁的石河子人桑绫回忆道:“那时候,为了在短短的三个月内采完巨量的棉花,五六岁的孩子就要下地干活,稍大一点的孩子每天需要采摘五六十公斤棉花,成年人每天更是要采摘上百公斤。”

二十年前,李娜来到新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背景下,她眼中的棉花种植呈现出一番截然不同的光景:春耕伊始,犁地机和拖拉机在地里田间有序作业,高效精准播种;秋收时节,收割、采棉、打包的工序在机械的助力下一气呵成,装好的棉花再由铲车直接拉到工厂进行加工。加之北斗导航技术的应用,新疆棉花生产的全流程“硬核”满满,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夕阳西下,第八师一四三团十九连职工李娜正在自家负责的棉田里查看长势,迎接采摘期的到来。(邢祖仪 摄)

说起现在的工作,李娜显得游刃有余,表示自己只需要时常来检查棉田的滴灌带是否完好、决定种植各环节的具体时间即可,真正从棉花的“种植者”化身为了“管理员”。虽然李娜一人负责打理她与丈夫两人的九十余亩棉田,但是“工作挺轻松的”。“闲暇时我还会去跳跳舞,逛逛街。老公也可以去附近打打零工。”李娜说。

李娜家每年的收入能有十多万元,一家人于十年前已搬进了楼房,并计划在今年购置新车。她的孩子目前在当地高中就读。虽从河南远嫁到新疆,她却表示希望孩子以后还能留在这里。“现在大家都想种植棉田,身边有不少受过高中、大学教育的年轻人也都回来了,在这里的生活挺好的。”

李梦涵、高雅曼对此文有贡献。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