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治水 太极股份科技护航十四届全运会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9-26 12:33
2021-09-26 12: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15日,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蓝天碧水映衬着灞河河畔的西安奥体中心,更显气势磅礴。当日晚,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西安隆重开幕。在全运会的助力下,主办区域——浐灞俨然成为西安新崛起的城市中心。

  蓝天下的浐灞生态区风景如画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这片美丽的生态区举行。浐灞,这个名字,我们不再陌生。如今,乘十四运东风,浐灞再次回归到人们的视野。

生态也是生产力

自2004年浐灞生态区成立后,金融商务区、国际港务区、西安领事馆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新馆、丝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丝路国际会展中心落地于此,长安大学科技园、西安-亚马逊AWS全球创研中心、双创产业园、云大数据中心等国际化产业中心也纷纷在浐灞选址。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浐灞河流域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河水自净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下降,生态环境发展失衡,其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受到了较严重的影响。

第十四届全运会召开前期,西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协调推进十四运涉水重点工作。太极股份承担了浐灞河库坝群联合调度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管理包括浐灞河及其支流沿线的6座水库和沿河的19座拦水坝。时间紧、任务重,接到任务后,太极项目团队便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现场调研、开发工作中。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通过现状问题剖析、全运期水文情势研判、水质数值模拟分析、联控联调模型构建,建立起浐灞河库坝联控联调系统,最大限度降低了浐灞河流域径流变幅大、现状水质未达保障要求等不利影响。太极是如何做到的呢?

精准治水

实时监控,数字巡河。利用已有水情、水质、视频监测站点及新建的水情监测站、库坝群视频监控站、景观视频监控站,实现对河道水情、水质、库坝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可实时发出水雨情预警,为提前实施调度提供数据支撑,起到数字巡河的目的。

模型预测,智慧调控。通过建设专业的水文预报模型及水质模拟模型,采用“库坝联调、河库错峰”、“由上至下,梯级立坝”、“半坝滞洪、分级沉沙”的调度原则,基于模型预测提出较精准的库坝调控方案,为决策主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决策支持和知识服务,并基于系统的联动指挥能力实现应急调度,快速响应、解决水环境事故。

今年八、九月份,浐灞河迎来30年来最强降雨,9月5日的一场强降雨更是引发上游泥石流。当天,太极技术团队配合西安市水务局、港务区农水局开展联合紧急会商,密切关注浐、灞河水量、水质、库坝运行情况,利用系统实现联合调度。

经过联合调度,最终确保了三处关键水质监测点的浊度均下降至零,9月初至9月13日的水质浊度变化过程如下图。

下图更直观地反映出系统联调联控前后,浐、灞河及港务区的水质变化,在开幕式前一天,仵江副市长视察时称赞:“全运湖水质达到30年来最优!”

项目的实施确保了浐灞河流域最佳水量调度,综合效益实现最大化,同时保障了十四运的水生态景观及防汛安全需求。在全运会开幕之前,实现了水量充足、水质优良、一河清水的目标。太极的响应速度、项目成果、服务态度均获得了西安市领导、水务局和港务区农水局等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

“治水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此次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这么大的工程和太极多年来在陕西水利事业的耕耘密不可分。

近年来,太极深耕水利信息化事业,先后承建了陕西国控水资源系统、延安引黄工程管理调度系统、引红济石调水工程管理调度系统、李家河水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引汉济渭工程调度运行管理系统、东庄水利枢纽信息化等信息系统项目,为陕西省水资源配置、水安全保障、水工程运行、水生态改善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化后盾。

如今,沿着西安奥体中心所在的灞河轴线,文化交流中心、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二期、 丝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性地标拔地而起,向全国人民呈现一张优秀的“西安答卷”。未来,太极将持续深耕水利领域,弘扬新时代治水精神,用科技创新守护祖国的每一寸绿水青山。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