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播电视台大型原创8K拍摄电视片《青春力量》即将开播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9-23 14:41
2021-09-23 14: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由广东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运用8K技术拍摄的电视片《发现广东·红色印记》之《青春力量》高清版将于9月27日21:10在广东新闻频道首播。

《青春力量》分为《播火者》、《逆行者》、《探路者》3集,每集15分钟。节目聚焦不同时代的“青春故事”,通过穿越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反映不同年代青年人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当代青年从党史学习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以“青春之我”书写“时代答卷”。

细致考证,还原革命风骨

2021年3月,《青春力量》编导组启动前期策划和案头工作,拜访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主任(馆长)杨汉卿、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黄穗生、珠海杨匏安研究会副会长刘利亚等多位党史专家,并前往与主要拍摄人物相关的故居、纪念馆、博物馆对书籍、文物进行考证,对历史人物的史料细节一一进行核实。片中所有内容均来自当事人采访、书信、日记、回忆录、新闻报道等,用细致入微的考证,还原历史的真实细节。

沉浸式体验,创新表现手法

《青春力量》全片构思精巧、结构紧凑、视角独特、画面精美。运用电影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通过两个不同时代的青年穿越时空的“对话”,来回答关于理想与信念、忠诚与担当、创新与梦想等命题。片中青年杨匏安和青年宋维静的饰演者分别是广东新闻频道90后记者和新闻主播,增强了观看节目的代入感,并籍此让观众感受到:今日之我,今日之青年,倘若志存高远,勇于担当,亦可与前辈齐肩。

杨匏安的孙子杨峻先生在观看节目样片后大力称赞:“影片拍摄手法新颖,好看耐看,引人入胜。”

用心挖掘,发挥榜样的力量

青春,是播火者的火焰。被誉为“华南明灯”的杨匏安,在华南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播撒下革命的火种;

乡村教师赖宣治,用一根跳绳改变了一群乡村留守儿童的命运,让孩子们走出大山,走上世界领奖台。

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唯有信仰之光永恒不灭!

青春,是逆行者的背影。1927年,17岁的宋维静,在国民党反动派“清党”大屠杀中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州起义中年龄最小的女战士;

2020年除夕之夜,90后女护士李颖贤跟随广东首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抗疫期间火线入党。

  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危难之际,她们奋不顾身,逆行而上。

青春,是探路者的脚步。游景玉,小平同志南巡时接见的改革开放第一批“下海”科学家,珠海“百万科技重奖”特等奖获得者,我国实时仿真技术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82岁高龄的她至今还坚守在科研一线,鞠躬尽瘁;

鲜荣,南沙大桥副总工程师,黄茅海跨海通道总工程师。这位80后桥梁博士参与研发中国人自己的“1960 兆帕主缆钢丝技术”,带领团队自主探索出全球首创“特大型桥梁工程BIM+应用技术”,荣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历史的重要节点,曾经芳华的她和正青春的他,都自觉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自主创新中勇攀高峰,为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懈奋斗。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主任(馆长)杨汉卿同志高度肯定了《发现广东·红色印记》之《青春力量》系列电视片,他表示这样优秀的节目对传播弘扬广东红色革命文化,凝聚人心力量,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激励当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会产生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青春激昂的历史。当代青年生逢强国时代,《青春力量》用生动的影像,感人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榜样的引领,召唤当代青年听从党的号令,背负先辈嘱托,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