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里的垃圾分类“大时尚”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9-18 10:27
2021-09-18 10: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17日上午8时许,济南市平阴县安城镇段天井村的垃圾分类收集员朱士泉,沿村道挨家挨户收集完垃圾后,将车停在了村口的分类垃圾站。在该村,每家每户都设有分类垃圾桶,村民熟练地掌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员一早一晚两次定时到村民家门口回收生活垃圾,小村庄里也有了垃圾分类的“大时尚”。

段天井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安城镇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一个缩影。2020年起,该镇在城管委牵头下,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宣传教育,采取发放科普资料、设置宣传栏和现场培训等形式,为村民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今年起,全镇原有垃圾桶被逐步撤销,取而代之的是发放到每户的分类桶和在各村定点设置的分类亭。截至目前,该镇投资455万元购置垃圾分类设施,投放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车30辆、分类垃圾桶1.5万个,实现了“户户有”“村村设”的全覆盖。

“与城市不同,农村的垃圾种类相对简单,主要的就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安城镇城管委副主任、镇人大副主席于伟说,以往垃圾都是随便放置于同一个垃圾桶内,一旦清理不及时,尤其到了夏天,垃圾发酵导致臭气熏天、污水外溢,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可能诱发疾病。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后,安城镇建立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依托“户清扫、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四级收转运体系,系统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今年以来,全镇生活垃圾减量30%以上,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率大幅提升,镇容村貌更加整洁有序,顺利通过了全国卫生城镇技术评估考核验收。

下一步,平阴县安城镇将以城乡环境管理提升工作为统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进一步探索镇驻地企业协同处理生活垃圾、厨余垃圾与农业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利用等多种方式,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组合拳,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通讯员 安宣)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