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阡:巩固拓展八大提升工程 助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石阡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巩固脱贫成效,尽锐出战力促乡村振兴,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有效方法,探索形成“八大提升工程”。确保全县农户不致贫、脱贫人口不返贫、退出贫困村不反弹,高效保障乡村振兴走向正轨快车道、行稳致远。

贵州石阡:巩固拓展八大提升工程 助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来源: 铜仁乡村振兴
2021-08-24 17: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石阡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巩固脱贫成效,尽锐出战力促乡村振兴,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有效方法,探索形成“八大提升工程”。确保全县农户不致贫、脱贫人口不返贫、退出贫困村不反弹,高效保障乡村振兴走向正轨快车道、行稳致远。

一、拓展组织建设“引领”工程,助力人才队伍兼容并进

一是强化人才引进,多渠道促进人才汇聚。动员一批知识青年回乡创业,引进一批科技人才助力振兴,造就一批敢闯市场、愿帮群众、先富带后富的职业经纪人;依托科教文化建设,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扎根家乡的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完成了2020年公开招聘的74名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工作,统筹调剂引才聚才,保障乡村振兴力量充足。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多维度提升人才素质。以提升人才综合能力素质为目标,立足党校、职校教育培训主阵地功能,综合运用县内外教育平台、线上线下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强人才教育培训,依托党校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期50人、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班1期34人,举办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初聘培训班2期207人,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等培训班2期759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举办2021年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专题培训班2期578人,参加铜仁市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8期130人,强化激励引导,多途径推动人才流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基层党组织素质硬、队伍强、落实快,脱贫巩固组织保障坚实。三是强化人才培育,多形式建强人才队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拟定《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能职责,加快培育农村产业领军人才、党政管理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等“六类人才”。深入实施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到村工作一批、引进985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一批、招募“西部志愿者”到村工作一批、招募“三支一扶”到村工作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到村工作一批等“五个一批”工程,选聘全日制大学专科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247人。

二、拓展贫困监测“精准”工程,坚守防贫预警红线底线

一是建立完善机制。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防贫预警监测帮扶工作指示精神,出台了《石阡县防贫预警监测帮扶机制实施细则》,结合“防贫预警、风险防控、突发救助”三个机制要求,按照“农户申请、村级排查、村级评议、乡镇复核、县级研判、帮扶销号”预警监测程序,完善防贫预警监测帮扶工作机制。二是强化统筹调度。按照“月调度、月监测、月研判”工作调度机制,抓实防贫预警监测,每月20日前完成村级排查、25日前完成村级评议、28日前完成部门比对数据核实和乡镇复核、30日前完成县级综合研判认定,重点跟进研判措施落实情况,确保部门措施有力、乡镇监管有效、农户防贫有方。三是强化监测预警。依托防贫预警月研判,持续压实驻村帮扶工作责任,每月对包保农户完成两次以上大走访,访民意、察民生、问民生,逐户逐人跟进新问题、新困难、新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三、拓展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筑牢公共服务弱项短板

围绕乡村“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在缩小城乡差距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一是健全延展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围绕建设更加宜居的现代乡村,加快补齐水、电、路、气、讯、物流、消防等基础设施短板,维护脱贫攻坚既有成果,健全长效维护管理机制,共用共管、管用并重。二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三是严格执行农房政策。深入落实“一户一宅”,禁止农村违规搭建、乱建,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强化政策宣传,持续形成懂政策、守法规、不乱占的良好民俗民风,坚定守住耕地红线。同步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留足乡村振兴发展空间。

四、拓展农业产业“富民”工程,促进农民农村整体繁荣

一是因村施策选定产业。立足“1+3”农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路径”,印发《石阡县2021年农村产业发展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十大产业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二是划类分班开展培训。截至6月底,技术员进村指导技术推广634人次,开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技术培训4442人次。三是统一标准购买保险。起草制定《石阡2021年-2023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全县农业保险共承保农户284832户,涉及保费3482.75万元。

五、拓展民生保障“满意”工程,助力“3+1”政策量变提质

深刻认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转变,准确把握乡村建设征途中农村群众的利益诉求,把广而薄的政策知晓转化为博而专的群众意愿。一是持续厚植医疗帮扶体系。抓实抓牢医保政策宣传。通过新媒体、报刊、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宣传医疗保障待遇政策、医保征缴政策,同时借助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力量采取点对点、全方位、多格局的宣传模式,重点围绕医保政策的“参、资、补”为中心工作开展宣传,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折页40万余份,张贴宣传大型海报500余张。盯紧盯实城乡居民参保。截至目前,城乡医保系统显示全县城乡居民参保355454人,完成全县总体参保目标任务达98%以上。通过按月大数据比对、乡镇(街道)进一步摸排核实,确保了“脱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低保户、边缘户”动态参保应保尽保。关心关注特殊人群参保资助。由乡镇(街道)医保经办机构根据部门提供的数据对应将人员属性认定到城乡居民征缴系统和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系统,实现特殊人员参保征缴线上直接资助。二是持续厚植教育扶持体系。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控辍保学督促复学、动态监测、督导检查和考核问责等工作机制,对98名残疾儿童少年开展了送教上门工作,家长、学生认可度高。三是持续厚植住房保障体系。延续危房改造政策,调整危房补助优化资金40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宜居农房建设,严格执行《石阡县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预警处置工作方案的通知》,持续落实危房改造普惠性政策,每月开展住房安全动态监测上报,及时排查、及时改造。四是持续厚植安全饮水体系。全县派出4个工作组共30余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工作,制作发放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手册11.6万册,宣传发放304套农村饮水安全宣传画报,对全县近400处集中式饮水工程消毒设备进行更换或完善。持续关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大事要事,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兑换成满意度和“点赞率”。

六、拓展易地搬迁“宜居”工程,实现从容转身华丽转变

持续提升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质量,持续提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配套水平,持续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推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以稳岗就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区治理为主要目标任务,协调各方力量,持续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一是就业增收取得新突破。各搬迁点增加就业岗位500余个,有劳动力家庭实现了一户一人就业;组织搬迁劳动力到专业合作社、茶叶加工厂、食用菌、蔬菜等基地务工就业1200人。二是社区治理取得新成绩。完善治安防控机制,在平阳社区按照“一中心+政法干部+义务巡防队+N网格员”的方式配备综治中心人员,配置警力3人,组建义务联防队20人,划分网格5个,配备网格员10人,对社区的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实行动态管控,严防肇事肇祸;健全群团组织参与机制,聚焦群众所需,组建工青妇、关工委等群团组织56个,经济组织13个,社会服务组织29个,社区治安巡逻队13个,设立调解委员会13个,提高服务实效。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取得新成效。精准转移县内就学2196人,跨区域转移就学484人。合理配套卫生服务站(卫生室)14个,保障每个安置点至少有1个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平价购物超市、文化活动广场、公共法律服务室、便民服务大厅、四点半学校、卫生服务站、春晖社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成立易地扶贫搬迁不动产登记工作专班,全面完成14个安置点的大证办理,完成不动产产权登记4799本。四是后扶产业项目取得新发展。2021年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专项资金518万元,共实施后续扶持项目3个(石阡县花桥镇菜油加工厂建设项目200万元、龙塘镇产业烘焙房建设项目200万元、本庄镇四海服饰电子加工项目118万元)。五是文化传承与双扶教育取得新高度。在安置点内注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温馨提示等正能量文化宣传内容120余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惠及30000余人次,极大地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拓展稳定就业“增收”工程,健全机制体制合拍共鸣

一是多形式拓宽就业方向。统筹整合各部门培训资源,用活东西部协作、园区共建等机遇,多渠道拓展就业途径,保持劳动力家庭稳定实现1人以上就业,确保贫困群众身有一技之长、户有发展路径,实现稳定增收。二是滴灌式用好定点帮扶。广东省东莞市厚街组团4月19日在石阡县汤山街道平阳社区牵头举办专场招聘会,参加企业12家,提供岗位2500个,参加招聘人数6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协议120余人。三是高标准启动人才培训。今年来已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20期1231人次,全面启动“留雁”、“送雁”行动,第一批已组织输送450人次。

八、拓展乡村治理“和谐”工程,续写田园乡村田园生活

一是用活乡村实践载体。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颂传“古贤”,挖掘“今贤”,培育“新贤”,开展“引领思想教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普及文化惠民、美化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开展文明评选活动,制定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二是注重文化正向引领。挖掘、培育乡土特色文化,以独特的地域文化、人文风俗和传统技艺引导、激励群众参与生产、热爱生活、乐观奉献,宣扬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等良好乡风民俗,吾老吾幼持续传承好乡风。三是建成乡村振兴示范。贴近群众需求,充分征求民意、集中民智,因地制宜规划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延续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挖掘人心底的乡愁记忆和对桃源意境田园生活的向往。目前,石阡县龙塘镇神仙庙村已申报成为贵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体验乡村风光,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对周边村寨和临近乡镇的示范带动作用越发增强。

来源:石阡县乡村振兴局

编审:田 甜

编辑:王福政

(铜仁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