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度假到贵州 | 悠悠旧州,从古意看新意

旧州古镇,坐落于安顺市邢江河畔,元朝时,这里是“安顺州”州府所在地,明成化年间,州府迁往安顺城,曾经的旧址便被人们称为了“旧州”。

避暑度假到贵州 | 悠悠旧州,从古意看新意

来源:天眼新闻 2021-08-16 16: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静谧的旧州老街

旧州古镇,坐落于安顺市邢江河畔,元朝时,这里是“安顺州”州府所在地,明成化年间,州府迁往安顺城,曾经的旧址便被人们称为了“旧州”。

旧州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人文风韵,600多年来,汉、苗等民族在这里和谐相处,多元文化在这里融会贯通,世代生活在古镇上的人们,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也让来到这里的人可以回味过去的时光,找到久违的乡愁。

  旧州古镇的石头房墙 王朝伟 摄

沿着石板路,漫步其间,小镇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貌。石头的街道、石头的盖瓦、石头的房墙......旧州的先人们用就地取材的石料搭建起了一座牢固的屯堡,在数百年的时光中巍然屹立。这里的古街古巷纵横交错,150余栋古建筑鳞次栉比,却又紧密靠在一起。老街上,忙碌往来的女子们依然身穿明朝的“汉阳装”,为这座黔中小镇增添了一抹江南水乡的风情。

  穿着“汉阳服”的妇女们

“古老又纯粹”大概是旧州给人们的第一感觉,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写上了岁月的符号,“旧”是小镇的气质,同时也给人们传递出安定简约的生活信号。正是因为这“旧而不旧”的风格,让许多人慕名而来一探屯堡韵味,也让走出家乡的游子和走到旧州的客人驻足留下,为小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现在的旧州,时间、历史不再是简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直线性前进,而是糅杂一处,被消融后又具备了新的形状。

为了完善乡村旅游服务,小镇的街道上开设了很多商铺,为小镇的白天夜晚增添了热闹气息和烟火气。猫咖、民谣小酒馆、DIY手工艺体验店、各具特色的民宿......这些具有“现代气息”的商店点缀其中,与小镇的建筑风格相融,自成一派却又相得益彰,让这里的“古早味”更浓了。

  街上的猫咖

叶子菊在旧州古镇经营着一家名为“小河边上”的民宿,融合了旧州文化元素的装饰风格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叶子菊是旧州人,之前在外创业,但回家一直是她的想法。2019年,她投资80万元打造了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小河边上”,没想到经营十分成功,平均入住率能达到60%以上。“回家,是许多游子的想法。在家乡经营一家小店,平淡过日子,是我想要的生活,也是我的民宿想要传达的经营理念。”叶子菊说,“越来越有活力的旧州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也希望能为推广家乡出一份力。”

  饶家老房厨房 王朝伟 摄

和叶子菊一样,孙祖芸也是返乡创业的一员。过去,孙祖芸一家人在外打工,看着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便有了回家的想法。一家人返乡后正好赶上老家发展乡村旅游,孙祖芸便将自家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宅改造成私房菜馆——“饶家老房厨房”,深受客人喜爱。“现在我们店已经开了9年了,特色就是旧州家常菜,生意还是很不错的,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30—40桌客人,按照一桌200—300元计算,有时候一天收入近万元。”孙祖芸说。

南来北往的游客成就了旧州古镇旅游发展的蓬勃之势,蒸蒸日上的旅游产业为更多像叶子菊、孙祖芸这样回乡创业的人实现了梦想,打开了另外一种新的生活方式。2021年上半年,有191.5万人走进旧州古镇,旅游收入达9575万元。

  老房改造的旧州客栈

“热闹”这一现象或许总是和商业化息息相关,但在旧州,商业化的气息并不会抹去小镇原有的“本味”和纯粹。无论是服饰、饮食还是传统的生活方式,数百年前的江南风物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被定格下来,成为旧州古镇最具有标识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在新时代环境的催生下诞生出新意,让旧州的“古典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秋樾

文字编辑/彭芳蓉

视觉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