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在D1780次列车上,来自广西百色凌云、河池巴马等地,身穿民族盛装的少数民族旅客,请大家品尝特产。这趟以“高铁旅游 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列车,有着向广大旅客推介壮乡特色旅游和农副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的特色产品“坐”上火车或通过铁路电商平台,走出深山、走向广阔市场;一座座铁路小镇拔地而起,既留住乡愁又带来人气,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8月3日 中工网)
进入新时代,铁路部门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发展需求,不断扩建完善铁路基础设施,动车组列车越跑越宽广,同时保留开行“慢火车”的温情,进一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众对美好出行的向往,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中作出新的贡献。
组织开行“慢火车”,保有时代发展温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南宁和凭祥边境之间的5511/5512次列车,这趟公益性“慢火车”,设有8节硬座车厢,途径扶绥、崇左、宁明等8个站点,全程220公里,用时5时09分。其平均每站不到4块钱的票价加上优质温馨的服务,深受沿线群众的喜爱。一趟看似慢悠悠的火车,却为老百姓走亲访友、求学就医、赶集卖货、外出工务带来了便利,是载满欢声笑语的“幸福车”。据统计,2013-2020年,南宁铁路局开行的9对“慢火车”共发送旅客2931万人次,让当地百姓享受到了铁路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
有效衔接,扩大高铁效益辐射广度,为乡村振兴提供蒸蒸日上的原料。路通百业兴,发展劲头足。在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高铁无轨站的开通运营,为当地瑶族同胞出行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使巴马县城与百色火车站实现无缝对接,推动了“长寿之乡”旅游业的发展。有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外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于是农家宾馆、特色民宿依山而建,同时农副产品就地热销,瑶族特色文化也在口口相传中广为传播。旅游业的火热给乡村经济带来了曙光,极大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提高了百姓生活质量,持续为乡村振兴带来勃勃生机。截止目前,广西高铁无轨站已达16个,涉及北流、容县、富川、凌云等地。
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挖掘运输优势深度,为乡村振兴凝聚生生不息的力量。在乡村,农产品产生容易,销售出去却不容易。交通、通讯、仓储、冷链等基建不完善,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拦路虎。”受疫情的影响,广西专列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加大运输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发挥铁路运输准时稳定、受天气影响小的特点,在百色革命老区将具有地域特色的“田东桂七芒果”“平果火龙果”“田林八渡笋”等优质果蔬运往全国各地,切实解决果农“急难愁盼”问题,以运输时效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展示“铁担当”、贡献“铁力量”。
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的民生工程,铁路部门始终秉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用惠民举措温暖着勤劳勇敢、乐观奋斗的人们,逐渐迈步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邓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