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大中型水库调度避免572万人转移

据统计,今年入汛以来,截至7月31日,全国有2718座次大中型水库共拦蓄洪水709亿立方米,减淹城镇862个(次),减淹耕地1049万亩,避免人员转移572万人,没有因为水库出现险情造成人员伤亡,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入汛以来大中型水库调度避免572万人转移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8-04 10: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8月4日电 7月17日以来,海河流域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局部特大暴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黄水乡龙水梯站累计降雨量达1159毫米,海河流域卫河、共产主义渠、淇河、安阳河发生超保洪水。在应对本次洪水过程中,水利部科学精细调度漳河上游控制性枢纽工程——岳城水库等水工程,最大限度发挥防洪减灾效益。7月22日漳卫河发生2021年第1号洪水,岳城水库入库洪峰流量达4860立方米每秒,全部拦蓄在库内,削峰率达100%。自7月17日至8月1日,岳城水库拦蓄洪水2.8亿立方米,这样,漳河上游来水绝大部分被岳城水库“吃掉”,减小了下游防洪压力。

据统计,今年入汛以来,截至7月31日,全国有2718座次大中型水库共拦蓄洪水709亿立方米,减淹城镇862个(次),减淹耕地1049万亩,避免人员转移572万人,没有因为水库出现险情造成人员伤亡,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后,我国的华北、东北、华东等地接连遭遇强降雨袭击,致使海河、淮河、嫩江、松花江、太湖等流域内多条河流超警、超保,甚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严重的汛情,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连续滚动会商,综合分析研判雨情、水情、汛情、工情,逐流域逐条河流细化实化调度应对方案,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立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科学精细调度水工程,打好水库这张“王牌”。

——7月17日至20日,嫩江中上游普降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受其影响,7月18日8时,嫩江尼尔基水库入库流量4110立方米每秒,嫩江发生2021年2号洪水;同日,位于尼尔基水库下游的嫩江支流诺敏河发生特大洪水。

作为嫩江干流唯一一座骨干工程,尼尔基水库对于调蓄嫩江洪水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7月18日16时,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果断决定采取应急措施——自16时45分关闭尼尔基水库溢洪道闸门和发电机组,出库流量由1300立方米每秒减小至零,为诺敏河洪水错峰,最大限度减轻洪水对嫩江干流的影响。

错峰期间,尼尔基水库持续27小时零出流,共拦蓄洪水2.84亿立方米。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宁方贵认为,本次尼尔基水库应急错峰27小时,降低了嫩江干流同盟以下江段水位0.37~0.60米,避免了嫩江同盟至富拉尔基江段超警、大赉江段超保。“在应对诺敏河洪水中,尼尔基水库体现了流域‘重器’的‘英雄’本色。”宁方贵说。

——7月28日晚,李国英与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紧急视频连线会商,周密部署海河流域防御台风“烟花”暴雨洪水工作。面对漳卫河下游可能洪、涝、潮碰头的不利情形,综合考虑未来3天降雨来水预测、岳城水库调洪能力、下游河道行洪能力等,决定自7月28日23时起,关闭岳城水库泄洪闸。“如果岳城水库不采取控泄措施,漳河洪水下泄后会与卫河洪水叠加,增大卫运河行洪流量。”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徐和龙分析,“因此,岳城水库闭闸错峰,对整个漳卫河系行洪是有利的。”

——盘石头水库位于卫河支流淇河上,在应对此次洪水过程中,河南省水利厅科学调度盘石头水库压减下泄流量,最大入库流量2710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7.2立方米每秒,削峰率99.7%,拦蓄洪水2.55亿立方米,为减轻卫河防洪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水库调度,是防汛抗洪的‘王牌’。打好这张‘王牌’,及时拦洪削峰错峰,可为下游防汛争取时间、空间等多层面的主动权。”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说,“但水库调度,也要综合考虑水文、气象和水库本身状况,以及上下游、干支流等多方面因素,满足防洪、发电、航运等多方面的需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必须把握规律,科学调度。”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表示:“水利部将密切监视雨情汛情,以‘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大基础设施不受冲击’为目标,在水库落实工作责任、规范运行管理、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实施科学调度、强化应急管理等五个方面,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水库防洪作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富文佳)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