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 | 索尔海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中国引领世界生态文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7-16 08: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联合国环境署前执行主任索尔海姆为中国日报旗下中国观察智库独家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从过往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自我完善,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它领导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中国已经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新征程,将能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中国拥有领先的绿色科技和创新的绿色实践,可以引领世界生态文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举世瞩目。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中国日报旗下中国观察智库联合学习时报发布“外脑看建党百年”系列文章,邀请外国政要、专家学者等,从不同角度解读中国奇迹。

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他们正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新征程上。中国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已经从极度贫困提升到了较高水准。未来,中国发展的下一项重大议题就是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人能预料到今日它所取得的成就。当时几乎没人将中共一大视作一个重大事件,甚至几乎没有人留意到这个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只有不到60名党员,现在却已经超过了9500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正值中国积贫积弱之时。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军阀统治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很穷,平均预期寿命低于30岁。如今,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8岁。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曾是地球上最为先进的文明。但在20世纪初,这个国家已经在中央政权风雨飘摇和西方列强肆意欺凌的内忧外患之下陷入混乱长达几十年。

让整个民族重新团结起来,走上复兴之路,并将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找回了自尊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超过了之前4000多年。看着今天的中国,我们很难想象,当中国决定开始改革时,它甚至比非洲还要贫穷。

我在改革开放之初造访中国,那时的中国没有私家车,没有高速铁路,北京只有一条地铁。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晚饭除了米饭、面条之外几乎什么菜都没有;他们住房条件简陋,穿的衣服也基本一样。而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是许多高科技领域的领导者,再过几年就会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提升居民生活水平速度最快的国家。

图片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这两个重要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

中华文明是在数千年的洪水、干旱、地震和饥荒的历史中打磨而成的。“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如果没有它,中华文明就会像许多其它伟大的古代文明一样,消失在人类历史长河中。

当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之路时,他没有固守教条,而是呼吁全国停止无意义的争论,坚持采取务实政策,主张“黑猫白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改革开放的成果让中国人受益至今。

“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原创,它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久经考验的正确的执政理念。

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也是避免重蹈覆辙的最好保证。中国共产党也曾迷失过方向,走过弯路,但最终,它展现了自己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的下一件大事是建设生态文明。我相信,一个能够消除极端贫困的民族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模式已经被淘汰,未来发展需要的是一个对经济和生态都有利的双赢政策。

中国已奠定了引领世界生态文明发展的坚实基础。《日本经济新闻》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绿色转型的18个研究领域中,中国在16个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还几乎在所有绿色技术——太阳能、风能、氢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的领先不仅体现在技术方面,而且体现在创新和务实行动,“河长制”就是一个绝佳例子。跨省市的河流保护工作由专门的官员负责。这一制度在浙江省的实践中获得了成功,并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西方人应当更多地去了解中国,破除广为流传的谬误。

中国希望自己取得的巨大进步能够得到尊重,这完全是正当的。但与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不同,中国并不向世界输出意识形态。

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以及基于选贤任能的原则建立起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延续千年的政治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部分。几乎没有中国人认为这样的政治体制可以输出到欧洲或其他任何地方。我们西方人应该多花点时间改进我们自己的政府系统,少花点时间批评别人的体制。

如果能够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功构建起新型地缘政治格局,西方将从中国未来的进步中获益,而中国也可以从西方的过往成就中汲取经验。双方携手共进,一切皆有可能。

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智慧推动着民族复兴。共同努力,我们就能够构建全球生态文明。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