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秒发现生态之美:走进贵州4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世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既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又关乎着地球生态安全。在梵净山之前,贵州的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相继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多彩贵州的生态价值与保护管理,得到世界充分认可。

60秒发现生态之美:走进贵州4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来源:贵视网 2021-07-13 19: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世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既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又关乎着地球生态安全。贵州生态良好,生物多样性复杂丰富,特殊的地理地貌让贵州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目前,贵州共有荔波樟江、赤水丹霞、铜仁梵净山、施秉云台山4地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是全国“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份,让贵州“养在深闺”的自然瑰宝走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2018年7月2日,梵净山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贵州省第4个世界自然遗产。

在梵净山之前,贵州的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相继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多彩贵州的生态价值与保护管理,得到世界充分认可。

荔波喀斯特被认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喀斯特地貌的山水孤品”。

赤水丹霞是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的丹霞地貌。

施秉喀斯特是全球热带、亚热带白云岩喀斯特最为典型的范例,被誉为地球最美的盆景。

梵净山梵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态系统,被认定为世界上同纬度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森林。

今天的贵州,优良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

(杨霄)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