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有“冷极慢火车”之称的海拉尔至满归的4184/1/4182/3次列车,为乘车上学的小学生“解难题、办实事”,用真情为学生支起最暖小课桌,跑出了一段佳话。
复兴路上风笛扬,新时代里奏凯歌。在高铁飞驰的今天,慢火车坚持开行,似乎并不符合市场规律。但是,它却挑起了偏远地区人们的出行之路。这趟被称为“冷极慢火车”的184/1/4182/3次列车,全程523公里,单程要走11小时52分,停靠27个车站,全程票价只要37元,最便宜的两站之间只要1元。有的乘降点附近只有1户居民,真正做到了不让一个人因为交通不方便而掉队。
因为沿线人烟稀少,百姓居住分散,途经莫尔道嘎、得耳布尔、阿龙山、金河、金林等小站的学生大多都在外地上学,这趟车就成了林区孩子们的“校车”。为了方便孩子们在车厢里看书,满火车山还准备了可拆卸的“课桌”,满足了孩子们在车厢里看书、学习的需求。除了提供可拆卸“课桌”以外,列车上还有读书角,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看书的需求。虽然,这些只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措,但却对这里的孩子提供了帮助。点滴之间,更彰显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情怀与初心。
根据旅客的需求,许多地区的慢火车都进行了有意的升级。为了方便老百姓能够带着猪去集市,一些车厢特意改造了一个专门运送牲畜的车厢。为了方便老百姓能在车厢里做生意,就提供专门的称重工具,让慢火车变成了流动的集市。如今,这趟被称作“冷极慢火车”,还特意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场所。可以说,慢火车不仅保证了人们出行的便利,还通过暖心服务来对接满足老百姓的不同需求,正是这种走心的举措,让慢火车成为开进老百姓心坎里的复兴号。
如果把一日千里的复兴号比作人体的“大动脉”,那么一趟趟平均时速仅三四十公里“慢火车”就是深入末梢的“毛细血管”。这一趟趟高铁时代的“慢火车”对于偏远山区百姓来说,是十分的经济实惠,无论是乘着它走亲访友、上学赶集,还是做点小买卖,都是很好的选择。这一趟趟高铁时代的“慢火车”,圆了沿线百姓的出行梦、求学梦、经商梦、致富梦,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是党和国家推动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一趟趟“慢火车”承载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激活了他们的内生动力,让他们用奋斗去开创美好的生活。
见微知著,每次慢火车的细小举措,都可以窥见铁路部门用行动服务于人民的努力。相信,一趟趟慢火车,必定能带着老百姓筑梦新时代,向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谢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