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地方根深而韵绵的历史积淀,它既映衬出当地鲜明的人文脉理,又承接了当下国内风行的文旅需求。人们在旅行中感知异地人文风情,怀抱自然风光,把远方和梦书写在人生诗歌的转场。2021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东莞市茶山镇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围绕民俗文化、特色美食、文旅惠民等主题,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广大游客纷至沓来,来茶山赴一场千年旅约……
茶山文韵长
茶山是东莞深厚文脉的重要一支,是莞邑大地上山环水绕的遗世古镇,建史距今逾1500年之久。时人临东江支流寒溪河沿岸修宅,背抵起伏的山脚成村,大小风貌原始而民风鲜郁的古村落善存至今,宋代立村的宗族村落南社、独具岭南生态风情的低调古村牛过蓢、渗透红色基因的寒溪水村、景色奇丽壮观的上元稻田公园,都是茶山子民世代萦绕心头的乡情之源,也是茶山不可多得的文旅资源,吸引外来旅人竞赴之。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在南社戏台举行粤剧演出)
近年来,在国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广东省推出“历史文化游径”的背景下,东莞各镇对古村改造和非遗文旅的开发尤为重视,以茶山为首的“东莞岭南古村落”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5月19日,正逢“中国旅游日”,茶山镇为庆祝也为推动当地文旅融合发展,当日在南社明清古村落,围绕民俗文化、特色美食、文旅惠民等主题,策划并推出了系列的亮点活动。
亮点活动主要从五大主题展开,其中“文旅推介 多彩茶山”版块通过在现场设立茶山旅游线路推荐及茶山旅游的介绍展板,向游客进行集中推介。大小散布在南社明清古村落景区内的“网红打卡点”醒目而精美,既方便人们拍照,又把多彩茶山的无尽魅力传播开来。与此同时,红墙碧瓦的南社戏台上已经传来了悦耳的旋律,寒溪水本土社团“农光曲艺社”的艺术家们轮番上阵,把原创小粤剧、折子戏、对唱、红色主题粤剧唱出别样韵味。
“乡情绵长 诗画茶山”版块则采用诗歌、摄影、绘画等方式集中展示茶山主要景点的风光与人文内涵,现场展出的画作中,选取南社、牛过蓢、上元稻田、寒溪水村等地的绘画作品,与诗相配,为游客带来一场古村旧巷里的艺术熏陶之旅。而在“相约美丽 印象茶山”部分,则通过“我对茶山表白”的视频短片录制,和汉服穿越游古村的两个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汉服服装秀队伍在四小园、24巷和为食巷等地点进行的游园拍摄,吸引了不少人群,场面一时热闹非凡。
(“5.19”汉服与摄影的体验活动)
5月19日当天,“文产荟萃 乐购茶山”活动带动了一批优秀的当地文旅企业入驻,现场设置的独立摊位成排立在池塘沿岸,它们各自在推出产品展销的同时,也通过推出优惠活动、派发宣传资料,让市民游客对茶山旅游品牌有了深入认知。现场组织了莞府腊味、华美食品、圣心糕点、茶园商场、玩乐童话等多家文旅相关企业进行名优产品展销,游客在游玩景点的同时,还能一品产自茶山的华夫饼、香粽、腊味等美味特产。
(“文产荟萃 乐购茶山”活动,一批当地文旅企业展示产品)
企业之外,当地的南社人家餐厅、主题民宿等也分别针对“5.19旅游日”推出了系列优惠活动,汇聚了不少人气。而在最后的“扩大宣传 美誉茶山”版块,则是把当日的活动盛况和茶山的文旅特色,依托融媒体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潜在客源能够足不出户了解茶山。
(游客参观南社古村)
南社游迹深
南社是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典型岭南宗族村落,谢氏始祖谢尚仁在宋代南迁时沿水立村,迄今已传至28代。在11万平方米的村寨面积内,尤以祠堂多、进士多、长寿老人多的“三多”闻名。现存的32间祠堂、600余间古民居皆保留着明清的岭南派建筑风格,人们沿河慢行,一面闻流水淙淙、鸟语清风,一面观绿瓦红墙、曲桥成影,站在石板台阶上轻扣一把金色门环,便恍若推开了一扇时光静滞的穿越之门,旧时宅第内的朴素日常似乎依稀可见。
5.19活动当日,细致的旅行路线与景观介绍经展板呈现在南社沿线,谢氏大宗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建筑化身打卡地标,以浓郁的在场感,带游客领略一番岭南建筑中西融合的文化价值,与贯穿古今的艺术魅力。亭台楼阁之间,俯拾皆是的砂石墙、斗拱、石雕、木雕,无不代表着旧时工匠精细的工艺传统,亦化身为当今人们研究古代农业聚落文化的样本范例。
建筑的传承离不开人文的延续,正如物质文化遗产总与非遗相辅相成。如果说茶园游会是茶山的庙宇古村在今天依然引人神往的精神凝存,那么忠孝文化与“九大簋”等民俗和饮食传统,则是南社的特色村落与氏族文明得以百年不灭的文脉根基。文进士为自勉修建的书院资政第、武进士因功绩而御赐的谢遇奇家庙,激励着谢氏后代人文兴盛,为食巷的特色小吃、古韵与现代并存的主题民宿、古戏台上的粤剧专场、汉服与摄影的体验活动,则捕获着外来游客神驰的心。
岁月如穿镇的流水带走了故人旧事,络绎的来者各自在旅途里抚摸先朝的痕迹,身处这时光回溯般的南社古村,作家、诗人曾海津作诗云,“分不清是明清还是魏晋,一帧方外的古画,皴染了多姿的意象”。这是此次5.19系列活动中“诗画茶山”的其中一篇,简练回韵的现代诗、色彩鲜丽的水彩创作,是文艺创作者们感怀茶山,用情思的笔绘写茶山风情的艺术成品。
古村岁月柔
(牛过蓢的原始风韵因遗世而低调,资料图)
诗人祝成明在短诗里诠释牛过蓢的古老与苍翠,“时间在这里,以古树的姿态向上生长,青苔枯了又绿。一只鸟飞过,它的翅膀折弯了牛过蓢的阳光”。
(寒溪水村是罗姓一族红色革命故居,资料图)
透过字里行间,似乎就能窥见这座生态古村的沉寂与安逸。斑驳的橙色砖瓦被时间抓落了痕,茂密的深绿丛林里藏着百年的秘语,这头是栉比的瓦房,那头碧澄的池塘里撑着错落的荷叶,青空翠竹之间,连阳光也放慢了脚步。牛过蓢的原始风韵因遗世而低调,残旧的古围墙在浓阴下爬满了青苔,墙上的彩绘记录着村里早年的耕读习俗,“宋井”里不尽的清水在千年后依旧甘甜,闻名在外的特色松糕是当地人镌刻的味觉记忆。
是谓山水依存,茶山散布的古村落各自据山而建,却有一条绵延曲折的寒溪水贯穿而过。南社、牛过蓢之外,镇区南部的寒溪水村因红色文化而广为人知。寒溪水村内被评为市不可移动文物的罗氏宗祠始建于明朝,静静讲述着罗柱、罗立斌、罗克明等众多族人相继投身革命、忠党爱国的动人故事。三面环山的村寨流淌着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星罗棋布的红色革命史迹陈列馆、红色主题文化公园、红色文化浮雕、党建宣誓广场、文化长廊等景点激励着每位到场游客,也把峥嵘岁月的红色情怀承续开来。
琳琅的人文景观源自茶山深厚的文化底蕴,秀丽的自然风光则是茶山建设美丽乡村的瞩目成果。上元稻田公园似乎总是充溢着明媚的色彩,饱满的稻谷金黄成片,三月的油菜花海随清风泛出澄亮的光,紫白色的格桑花枝高矮不一,四季分明的田地因循时节,既予游人观赏休闲之用,又把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起来。
就像茶山的“5·19中国旅游日”致力于将地方文脉化水滋养在清闲的出行中一般,由此赋予茶山文旅别样的价值。
乡情绵长 诗画茶山
(组诗)
南社古村
(一)
里巷环曲,村舍错落
清水倒映着小桥与亭台
意识出入在梦幻中
勿须惊叹,只须足音轻敲
仔细探寻红瓦青砖镌刻的故事
随便一处楼阁与画廊
都会让时光回溯
引领你走在通往先朝的路上
(二)
砖石,宗祠和谢家族谱
是从时间深处漂来的三叶小舟
载来了小村的血脉和香火
那对青苔斑驳的石狮子
守着一条河流的火焰
河东是风声,河西是涛声
东江像一条拉链
将它们的秘密轻轻拉上
(三)
谢家的故事像温柔的时光,
从清溪、古屋到公祠,曲折而丰赡
都说青苔是文人性情的写真,武进士
惊艳了新的情节与性格
分不清是明清还是魏晋
一帧方外的古画,皴染了多姿的意象
这样审美的停顿供灵魂休憩
这样精致的团契,在简册上浓墨重彩
牛过蓢
(一)
古榕和修竹拢起的怀抱
将喧嚣与宁静隔开
却遮掩不住
来自明清的松糕香味
比明清更久远的
一定是:祠堂、老井、书屋、更楼
它们被时光爱抚
仿佛池塘护拥着盛开的莲花
(二)
时间在这里 以古树的姿态向上生长
青苔枯了又绿 一片屋瓦在春天里醒来
一群屋瓦在春天里醒来
一个村庄在春天里醒来
一只鸟飞过
它的翅膀折弯了牛过蓢的阳光
(三)
让我怎样阅读你,密密麻麻
的词句、标点和修饰语
兰亭曲水中的修竹,楼的变奏
建筑的古老符号,古榕千年
古树林立,莫非是对“牛过荫”的成全
体悟你,就是体悟岁月的纵和山水的横
如此,我愿意作为你隐逸的一首春眠
在平仄交错中,在互文里阐释你的风格
上元稻田
(一)
蛙鸣、鸟叫、白鹭翻飞
一方都市里的
乡村图景,无异于
一贴医治乡愁的药膏
四季在这里变换着久违的色彩
春种秋收,你是否忘了
这朴素的真理——
汗珠结晶就是金黄的谷粒
(二)
比水流更汹涌的稻浪
浓郁了村庄的风俗
几声蛙鸣 奏响一曲田园交响乐
一对蝴蝶穿过十里稻香
翅膀驮着岭南的阳光
去赶赴一场季节的约会
黄澄澄和沉甸甸
都是丰收的代名词
(三)
好一个铺排的汪洋恣肆,没有哪种手法
能表现你的一万六千六百公里
一碧千顷,还是挥毫泼金,你的长卷注释里
多少人品味出你作为根的形象和文化品格
“杭育杭育”的调子惊叹于浪漫的彩衣
和举重若轻的新种植新收割
集体的记忆升华为共同的神话
黄土和弯曲的脊梁
从此融化进诗意栖居的主题
寒溪水村
(一)
沿途皆是风景,自然与历史
都是闪亮的存在
寒溪河滴落的这颗明珠,它有着
木棉花和凤凰花的底色
而永不凋谢的红
在一杆路灯上跳动
在陈列馆的墙壁上闪耀
寒溪不寒,只是因为有红色的燃烧
(二)
一位老人站在东江边
倾听流水声情并茂的朗诵
“有一艘航船
从百年前的南湖启航
星星之火燎原到寒溪河畔”
你的辉煌是红色的诗篇
寒溪河轻轻地转了一个身
所有的历史都在一朵浪花里复活了
(三)
原来,寒溪河的浪波里
还有这样一颗红豆
不是相思,不是妩媚,是英雄的
胸章与血色青春
地域版图上渺小的你,包容客子
包容厂的房和革命的叙事
我想我亲近你的时候,有曲的
粤调沉醉我和你,因为,历史陈迹
之外,还有新的时代诉说
组诗作者/杨华之 祝成明 曾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