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CGFW |西南大学:“繭/Cocoon” 蚕桑丝路,筑梦时代青春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5-17 15:00
2021-05-17 15: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16日下午5:00,2021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毕业作品在北京751 D·PARK第一车间如期发布,主题为“繭/Cocoon”。

伐檀有人,莫及舟车;蚕桑未采,何来垂裳。对一个民族而言,服装不仅是一丝一缕的交织技艺,更是“求真尚美,砺志笃行”的坚守。百余年来,西南大学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西南大学蚕秉持“生生不息、经天纬地”的学院精神,励精图治,改革创新。本“茧,蚕衣也。衣者,依也。蚕不自其衣,而以其衣衣天下,此圣人之所取法也。”西南大学以“繭/Cocoon”为主题,基于服装的规范性,在多元化的创作构想、材料应用、色彩组合、科技融合中具有了超越性。由跨学科、跨文化、跨界延伸了“跨时尚”的概念,代表着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立足西南,心系天下。

本届毕业设计分为三个部分:逸趣,以多样化的图案色彩搭配宣示当代年轻人追求多元,玩味童心的设计态度;娴雅,以灵动雅致的裁剪温润柔和的搭配代表新一代时尚人超凡的审美品位;丝茧,以丝为媒以茧为意彰显当代大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百年风雨,百年磨砺,百年铸辉煌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西南大学起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百余年来,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数代西南大学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一大批名师先贤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数十万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种专业博士学位、24种专业硕士学位,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7个;现有专任教师3120人;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3000余人,留学生2000余人。知名校友有袁隆平、吴明珠、侯光炯等。

  “生生不息、经天纬地”,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铸就新时代特色专业

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College of Sericulture, Textile and Biomass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由原生物技术学院和原纺织服装学院于2020年7月合并成立,是在新时代为更好适应国家“双一流”建设而优化组建的融合农、理、工、艺等多学科的交叉型高水平特色学院。

学院忠于“立德树人”崇高使命,秉持“崇尚学术、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致力于造就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坚持“厚基础、宽领域、强素质”的要求与突显专业特色有机结合,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着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遵循“分类指导”原则,采取“教研结合”、“产学结合”等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学院务实开展社会服务。长期坚持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全面服务于现代蚕桑丝绸和纺织服装及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努力为产业富民、乡村振兴、生态建设、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学院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创立了蚕丝文化及纺织服装文化研究体系;在研究生培养和博士后科研中开设了“蚕丝文化”研究方向,在本科生中开展《蚕丝文化》课程教学;长期举办“蚕丝文化节”、“服装文化节”、“服装设计作品展”、“蚕桑科普月”等活动。多措并举,代代传承和弘扬学科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并促进“四新学科”建设。

我们将紧密围绕高校“五大职能”,秉持“博学慎思、明辨笃行”院训和“生生不息、经天纬地”的学院精神,忠实于“为国育才”责任,担当“发展科学、革新技术、振兴产业、弘扬文化”任务和“开拓21世纪新”使命,坚持“立足西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团结奉献,创新攀登,奋力实现“树现代英才、创世纪辉煌”的办学目标,并持续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水平一流的现代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