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发布,3家长沙企业上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3家长沙企业同时上榜,再次擦亮长沙“工程机械之都”底色。”  记者发现,对比榜单中第3位的徐工集团,三一重工在销售收入与市场份额上的差距已极小(销售收入相差7.41亿美元,市场份额仅差0.4个百分点)。

2021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发布,3家长沙企业上榜

来源:长沙晚报 2021-05-13 10: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日,世界权威工程机械信息提供商——英国KHL集团发布2021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Yellow Table 2021)。据悉,在其他主要市场数据下滑的同时,中国工程机械销售实现逆势增长,增幅约为14%,销售额超过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

2020年,中联重科实现营业收入651.09亿元,同比增长50.34%。图为中联重科生产的工程机械产品。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此次共有10家中国企业入围50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3家长沙企业同时上榜,再次擦亮长沙“工程机械之都”底色。

三一重工:加速迈进黄金时代

早在2004年,三一重工就首次入选了Yellow Table,位列第43位,此后三一重工一路突飞猛进,在去年上升至第5位之后,今年再进一步,以144.81亿美元销售收入(榜单数据)、7.5%的全球市场份额上升至第4位。

“近年来,三一集团的‘高歌猛进’,离不开企业不断提升自我创新的意识。” 三一集团品牌总监贾翡表示,三一集团坚持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自主研发,“自2005年以来,集团先后成立了10多家零部件公司,对关键零部件提供了集中研发和协同创新,先后成功研制出从底盘、发动机,到控制器、油缸、泵阀、马达、减速机等系列核心零部件,全面实现了整体配件自给自足,成功告别了卡脖子的困境。”

记者发现,对比榜单中第3位的徐工集团,三一重工在销售收入与市场份额上的差距已极小(销售收入相差7.41亿美元,市场份额仅差0.4个百分点)。

中联重科:增长势头强劲

榜单上,中联重科以94.49亿美元的销售总额位列第五,排名较上一年度一举提升5名。据公司2020年年报,中联重科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51.09亿元,同比增长50.34%,增长势头强劲。

“我们的5G技术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中联重科营销总公司副总经理史伟志介绍,目前中联的挖机和泵车已可实现跨洋远程操控,“在高速低延时的5G技术加持下,操作者坐在位于北美洲的模拟仓里可操纵长沙的设备进行挖土、甩料等实操。”

在长沙高新区,继去年底湖南首台中大挖机成功下线后,总投资约1000亿元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又迎来决定性进展,拉开了世界级黑灯工厂的序幕。据悉,中联智慧产业城园区共有4大主机板块,将打造7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配备3000余台机器人,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千亿元。

山河智能:厚植先导式创新基因

除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一同进入榜单的长沙企业还有山河智能。其以11.95亿美元的销售数据,位列榜单第31位,较去年上升4名。

“先导式创新是我们企业持续攀升的法宝之一。”山河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山河智能创立了先导式创新模式与体系,并以此破解同质化竞争桎梏,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差异化显著的产品集群。

凭借其创新驱动模式,山河智能目前已获得专利技术1000余项,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强基工程等国家级项目23项,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种奖励数十项。

据悉,山河智能已在地下工程装备、全系列挖掘机、现代凿岩设备、特种装备、矿山装备、起重机械和液压元器件等十多个领域,成功研发出两百多个规格型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品,批量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朱泽寰 周辉霞)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