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普遍太过“暴虐”还是下属玻璃心过敏?百余条留言,各种“被PUA”的心酸故事。比如,被列为最受不了的上司语言:
“班不白加,付出总有回报。“
“别人能996、007,你也一定行!”
“你娇气又矫情,吃不了苦,都是家里惯的。“
“离开这个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由前程无忧出品的一档职场对话短视频节目《职点》第二季自4月21日开播以来,因聚焦90后职场人最关心的热议话题而引发广泛关注。近日,第二季第3、4期针对职场欺凌PUA的讨论更是持续火热。
PUA为什么引发强烈共鸣?
PUA(pick-up artist,“搭讪艺术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原指两性之间一方对另一方的操控,后来由于职场上多起因为精神霸凌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现泛指某种精神控制手段。它通过摧毁他人的自尊自信,操纵他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职点》第二季应届毕业生美女嘉宾蛋蛋吐槽了自己偏科而被班主任老师否定整个学习能力,甚至归类为“不行”的学生,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面前恶批,愤怒离开班级。蛋蛋认为这是在上班前投票和留言显示,九成以上的PUA情况发生老师和学生、前辈和新人、父母和孩子之间。
老板“打击”下属的常见套路
先贬低和后施恩是职场人提到最多的老板管人手法:——先说经验不够,要经历变态压力才能成长,能进这公司都是福气,被开除就再无出路。一番贬低过后,PUA领导再施以“胡萝卜加大棒”套路,各种小恩小惠、利益承诺、要不虚伪地表扬一通,或是假仗义地推心置腹一番,“我骂你还不是恨铁不成钢”“不是自己人我都不稀罕骂你”。
虽然很多人说,一开始真的认为自己不够好,会将过错大多归因在自己,认为“先抑后扬”的职场之路是正道,但是一段时间后,很多人会“觉悟”,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就不该受批评”,不少人甚至表示“企业应该帮助员工保持工作的胜任力”,“员工努力了但是业绩不理想,接下就是老板的责任了”。
管理者还能批评下属吗?
《职点》这一话题的讨论热点集中在上司诸如批评、强势要求或是灌输某一概念和PUA之间的界限如何划,不少人也困惑,在快节奏、不确定和高竞争的重压下,员工“越来越将不得。而管理者(企业经营者)承受了绝大部分的运营责任和成本。
硬性可量化的内容如双方已确认的KPI考核,明确的规则和流程是较易判别的,而软性无法量化的行为如批评,工作分配、说服灌输理念等行为就只能靠职场人的价值判断来客观定夺。
来自霍尼韦尔的高级招聘经理Marko让那位,判断是遭遇PUA,主要是看管理者是对人还是对事,是鼓励多一点还是打击多一点。但是实际上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而应届生嘉宾蛋蛋则提到了“成本问题”,如果收入高,对于管理者的”粗暴手段“容忍度会高一些,而这一态度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对抗PUA需要高情商
自前程无忧《职点》第二季首播以来,很多观众留言讲述了自己被职场PUA的辛酸史,还贡献了“反各类PUA套路的”技巧。
PUA通常对社会经验不足的职场新人非常奏效,让其深受折磨。主持人和嘉宾最后都提到了,成长是需要代价(挫折的)。对个人技能的养成要有耐心,同时应该主动理解的企业目标,能帮助解决企业需要的人在企业中才能拥有话语权。清楚自己应有的权益,自信而理智的人,就很难被PUA。
面对进入职场的95后,以及即将到来的00后,企业也必须意识到,至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正在经受Z世代的挑战,情绪(感受)已经成为他(她)门决定去留的重要原因。薪酬之外,他(她)会因为累了、厌了、路太远,甚至“没什么原因”而离开企业,尊重员工已经不仅靠企业的制度,管理者的语言和行为对员工的影响越来越大
《职点》在前程无忧51job官方微信、微博、腾讯、爱奇艺、哔哩哔哩、优酷等视频网站,喜马拉雅等移动音频平台同步首播。自去年播出以来,《职点》受到了前程无忧雇主和个人用户的广泛关注,其中第一季共20集,在51job APP 单集平均播放量超过50w。第二季已于4月15日开播,每周三、四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