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县:“茶”中育人,让教育缤纷多彩

来源: 中国搜索
2021-04-26 14: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河南省新县八里畈镇初级中学组织学生步行到八里大地茶产业园区,与茶叶零距离接触,在采茶、制茶、品茶中感悟茶文化,打通连接八里畈镇特色资源与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公里。

小手翻飞采茶忙

八里畈镇有中原茶叶第一乡的美誉,茶资源丰富,有百年种茶、制茶、售茶历史,家家有茶园,人人会制茶,茶叶也成为当地群众脱贫创富的“摇钱树”。

谷雨前后,春茶长势喜人。迎着春光,八里初中师生整齐列队,徒步5公里,走进大地茶叶产业园区。放眼望去,山上碧绿的茶梯层层叠叠、美如画卷,漫山遍野的新茶绿毯般随山势起伏绵延。经过培训指导,学生带着欣喜兴奋,三五成群点缀在一垄垄茶树间,手指在绿芽间翻飞起舞,嫩生生的茶叶颗粒归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一粒粒绿芽向山下集聚,装满了茶篓,学生们收获了劳动果实,在享受采摘乐趣的同时,也体会到采茶的艰辛与不易。

体验制茶学工匠

学生们走进加工车间,刚采摘的一篓篓嫩芽陆续到位,一席席鲜叶正在摊晾,绿油油的茶叶鲜香四溢。

制茶师傅示范指导,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信阳毛尖茶“杀青、摊凉、搓捻、烘干”等制作过程。在各道工序操作现场,青年学子认真观察,亲自参与,有的向工匠师傅学习请教,有的伸手试一试茶温,还有的俯身闻一闻茶香。在言传身教、点点滴滴中,师生感受到制茶师傅的工匠精神,表示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做到知行合一 。

品茶习礼促成长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说“淮南茶,光州为上”。余秋雨在《两方茶语》中写出:“中国喝茶的诗意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不管是绿茶娇嫩的诗意还是乌龙绵长的诗意都由来已久”。置身淮南新县,茶文化传承流传千年,早已流淌进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承载着每个人的诗和远方。听到这些,生长在信阳毛尖茶的主产区,学生们自豪感油然而生。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在劳动体验后,莘莘学子走进古色古香的茶室,凝神静气,聆听茶文化讲解,尝试泡茶,举杯品茶,体验茶礼,学习如何区分茶叶品种,深刻感受到了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盏茶,学生唇齿间苦后回甘,体味了不一样的“茶”。

以“茶”育人,一次生动的研学旅行实践课,把课堂、社会、生活融合起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八里初中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把课堂搬出教室,让学生从校园走进茶园,用心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用情探索育人新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适应社会,积累生活经验,让实践美、劳动美、生活美、家乡美入脑入心,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会贯通,让学生在“茶”中强筋健骨,在“茶”中播种爱与智慧的种子。(新县县委宣传部供稿 孙立建 彭颖)

(孙立建 彭颖)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