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在时代发展中传递坚守的温情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4-23 14:33
2021-04-23 14: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在四川攀枝花一列火车上,猪和羊成群结队穿行的画面在网上刷屏,不少网友说“头一回见到这画面”“太可爱了”。其实,这不是一般的火车,这是一列从普雄开往攀枝花南的5633/5634次扶贫“慢火车”,列车全程运行376公里,历时9个多小时,它穿行于大凉山彝族地区,途经27个站点。乘客大多是彝族旅客和沿线职工,从1970年运行至今,最高票价26.5元,最低票价2元,多年来,几乎没变过价。

车轮滚滚,经年不息。往返于崇山峻岭之间的慢火车,架起了山区老百姓的出行路。慢火车虽然慢,但却是山区老百姓的幸福车。在这个高铁飞速发展的时代,慢火车的开行似乎并不符合市场的规律。尤其是,数十年未变的涨价,注定了慢火车的开行是亏本的。但是,助力扶贫的慢火车,却为山区的老百姓出行带来了便利。对于山区的百姓来说,慢火车是他们的公交车。

慢火车作为连接偏远山区和城市的桥梁,让偏远山区的农副产品能够运送到大城市里卖一个好的价钱。在一些地区,慢火车还提供了电子秤和特色农产品展示牌,让慢火车成为了一个小市场。总总暖心的服务背后,让沿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百姓能够通过双手来创造自己的财富。虽然,坚持开行慢火车是赔钱的买卖,但铁路部门十年如一日的在全国偏远地区开行“81对”慢火车,为那里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展示了“人民铁路为人民”初心。

要致富,先修路。我们常说路通百业兴,慢火车作为偏远山区出行的首要工具,满足了山区老百姓的出行梦、求学梦、经商梦、致富梦。越来越多的山区打工人坐着慢火车来到大城市里,在城市里学习先进的打工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山区的老百姓,带领老百姓发展山区的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绘就了山区百姓通过奋斗圆梦的美好画卷。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对于铁路来说,只要能够对老百姓好的事情,铁路就会一直坚守。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兼顾公益属性的慢火车,向人们传递出了发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时代温情,跑出了山区老百姓的深切期待。

如果说,复兴号的奔跑是中国发展速度的见证。那么,慢火车就是中国温度的见证。重视每一个群体的需求,答好每一道民生的必答题,正是一个个中国故事的生动落脚点。慢慢悠悠的慢火车,搭载着山区老百姓向着幸福出发,向着明天出发,这正是慢火车最能温暖人心的力量。(韩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