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位外国元首、专家以及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看来,中国经济发展堪称奇迹。到2010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已经达到10%左右,甚至超过了改革开放之初的预期。
中国政府举措得力推动脱贫
从1978年到2019年,中国贸易占GDP的比例增长了大约4倍。中国人均GDP在40年里增长了65倍。中国经济总量曾经只占全球经济总量的5%,而在去年这一比重超过17%。
40年前,中国大约8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毫无疑问,中国最大的成功是帮助8亿人摆脱贫困,并向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其他服务。
精准扶贫一直是中国扶贫战略的基石。中国在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推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以消除贫困、建成小康社会。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的扶贫举措囊括了七个方面,即责任制、政策、投资、援助、社会动员、监督和评估。中国还进一步确立了“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经过8年艰苦奋斗,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079元增长到12588元,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中国的监督机制和“十四五”规划将防止这些县和村返贫。
2012年,中国贫困人口是9899万。而到2020年底,这一数字归零。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快速、大量地分配资源,支持扶贫工作,每天让3万多农村居民摆脱极端贫困。
2016到2020年,中国连续五年每年新增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亿元。新冠疫情之下,中国也没有中断专项扶贫资金,并在2020年拨出1461亿元。8年来,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
如果没有基本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提升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公共服务,中国满足了人民的重要需求。通过重建公路、铺设铁路和发展技术基础设施,中国政府将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连接在一起,帮助贫困地区民众提高收入、提升技能。
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国集中资源开展大规模脱贫攻坚行动,并实施一系列发展规划。东西部扶贫协作实现了30个民族自治州全覆盖。2016年至2020年,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贵州、云南、青海三个多民族省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560万人,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在8年脱贫攻坚期内,中央财政对民族8省区投入近3000亿元,占全国的45%。
中国脱贫成果惠及世界
中国战胜贫困,对世界而言意义重大。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并实现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关键目标。而在世界其他地区,随着疫情的蔓延,脱贫目标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
一些人用“如果”、“但是”贬低中国的脱贫行动,然而这无法改变中国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事实。联合国多个机构对中国的努力表示赞赏。世界银行早就预测,中国有望在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
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向中国学习,希望帮助本国民众摆脱贫困。毫无疑问,它们可以学到丰富的经验。
(作者系国际经济、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问题分析人士爱资哈尔·阿扎姆)
(编辑:严玉洁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