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初春的第一场雨,刘克瑞家的茶舍开张了。故居和现在对比的一组组图片,无一不彰显着移民生活的幸福美好;还有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细致周到的服务……这是刘克瑞家蒸蒸日上的新生活。“我给来参观的游客介绍了我们这里优质的农特产品,大家很感兴趣,买了两百多块钱的黄花菜呢”,刘克瑞的嘴角是掩饰不住的开心。
弘德村,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向着易地搬迁示范村、乡村振兴先进村、城乡融合标兵村的目标大步前进。
22年,红寺堡从无到有;8年,弘德村近万人口摆脱世代贫困,“共产党好,黄河水甜”,弘德村的全体移民,亲眼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伟绩。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弘德村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并讲述着这段历史。
“红寺堡是黄河水无私孕育的土地……”经过半年多的锻炼,海小荣已经成为弘德村党员教育基地的金牌讲解员了,她用心用情的为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讲述着弘德村的发展变化,分享着自己和家庭的变化成长。如不特意介绍,鲜少有人能认出,她,是刘克瑞的儿媳。在去年7月份以前,海小荣还是弘德工业园区兴民纺织厂的一名女工,村党员教育基地落成后,她主动申请,担当讲解员,用自己的故事,“原汁原味”地讲述弘德村移民生活变迁的历史、讲述共产党的好政策、讲述如今的幸福生活。作为“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典型代表,弘德村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将之与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融合,打造党员教育基地、农特产品展销中心、扶贫工厂、刘克瑞家等一批高质量的现场教学点,并以“习语大道”串点成线,扩展融入移民旧址、“1236”移民指挥部旧址、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泵站等一批具有红寺堡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打造了一条精品红色旅游教育线路,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旅游服务团队,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保障服务体系,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进精神的必到之处。目前,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来访游客237批5788人次,银川市、吴忠市等多个市(县、区)组织干部到弘德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
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一直都是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党员数量多、文化程度低、接受程度弱,如何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弘德村党支部有着新思考。“线下”活动内容多。弘德村先后组织开展了“书记领学、干部带学、党员帮学”“记忆——老党员故事经验分享会”“重温历史——红色家书诵读”“我的奋斗故事——致富带头人创业经验分享”“我对弘德有话说——党员群众微心愿征集”等一系列贴近群众、内容生动的活动,倾心打造别开生面的特色课堂。“线上”活动精彩多。利用“弘德两委”“弘德党员”等微信平台,及时转发上传微视频、微课堂、微分享,充分考虑党员文化程度和时间,推出“历史上的今天”“微党史”等党史学习教育语音课堂,让历史可以被“听到”。通过线下集中学和线上自主学的有机融合,将党史学习教育挤进广大党员生活工作的每一条时间缝隙,确保每位党员工作不停滞、学习不掉线。
3月,正是农村群众奔波劳碌的时节,为确保全体党员都能够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来,弘德村党支部发扬“精准施策”的优良作风,与支部120名党员逐一谈话,掌握工学矛盾点,分类施策、滴灌教学,做到学党史一个不落。针对54%能够如期参加村级活动的党员,开展集中学党史、板凳讲党史、专业技能培训、现场体验教学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实效。针对37%已经外出务工,无法经常参加活动的党员,运用微信平台,每日分享学习内容,党员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反馈学习感悟、交流学习心得,人虽在外,但心同向、行同步。针对9%因病不便参加集体活动的党员,安排村干部、网格员一对一送学上门,贴心关注身体生活、传达学习各类精神、充分传递组织温暖。
“咱们村最近正在实施污水管网项目,请大家看护好自家小孩,不要到管沟附近玩耍”“虽然项目实施暂时给大家的出行造成了一些影响,但是建成之后,我们村子的整体环境会更好更漂亮,大家的生活质量就更高了”……这是最近一个月来弘德村村干部挂在嘴边的话,村庄巷道中、农户庭院中、微信群里,为了保障项目顺利高效推进,他们忙碌不已。自去年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关注下,弘德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污水管网、“飞地”养殖园区二期、主干道路提升改造、村庄绿化、人居环境提升等22个项目落地弘德村,投资超过2亿元。“这健身步道修的好,我们老百姓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早晚出来散散步、锻炼一下了”“种树我们非常支持。等这些树长起来了,咱们的村子就太漂亮了”机械的轰鸣掩盖不住群众的赞叹。通过项目实施,弘德村在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等方面将全面提升,既补“里子”,也改“面子”,真正实现“一年大变样”的规划建设目标。
产业,是弘德村高质量脱贫的核心,也必将是弘德村实现振兴的核心,不断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是弘德村两委班子“为民办实事”中最关键的一项。“大家抓紧动员各自片区的农户,把‘飞地’养殖的政策条件和收益跟老百姓都宣传到,让更多农户加入进来,增加收入”,弘德村党支部书记、“飞地”肉牛养殖联合社理事长任军最近一直在为飞地“二期”的养殖跑贷款、做准备。“飞地”肉牛养殖,是弘德村的“金名片”,通过三年的摸索尝试,养殖规模已达3700头,带动520户农户入股养殖,今年计划新增3个合作社,又有近200户农户申请加入,预计养殖数量将突破7000头。“养殖业只是我们村老百姓收入的一部分,我们今年还将扩大反租倒包面积,发展文旅产业,区委、区政府还引进了水发浩海(吴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我们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加大了劳务经纪人的政策支持力度,我们弘德村的产业和产品一定会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说起产业,弘德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克银满满的自豪和自信。
今年,是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的开局之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全区上下聚焦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打响示范区建设第一枪。弘德村积极落实要求,把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与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发布“党旗飘在第一线、党员干在第一线、党性炼在第一线”的号召,组织全村各党小组把主题教育搬到环境整治现场,党员带头清理门前三堆、带头砌护院落围墙、带头拆除违章建筑、带头整治村庄卫生、带头管护整治成效,做到了以行动检视党性、以作风建树形象。弘德村还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切实可行、简单明了的《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整治、门前三包管理等写入其中,明确奖惩措施,做到管之有据、束之有方,引导群众养成“共建、共护、共享”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弘德村正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再开新局,全面振兴。(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