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是最好的人权实践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4-06 14: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6日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记录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分享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做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信念和意志与贫困作斗争。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品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和使命的时代要求。 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摆脱贫困,成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赢得了最广大人民广泛支持和拥护,夺取了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重整山河,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鲜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必须时不我待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2012年年底,中国共产党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繁荣,社会是否进步,往往体现在改善民生、为人民提供基础服务、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等方面。中国共产党的脱贫攻坚,向全世界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越性。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人权成就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是完整的人权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尊重、实现、维护、发展人权,评价人权状况,必须坚持人权的全面性。这是对西方那种把人权仅仅归结为公民政治权利的狭隘的传统观念的一个突破。这就是说,不存在什么个人的“绝对权利”、“绝对自由”,因为人总是社会的人,不存在与世隔绝、脱离社会和他人的孤立的个人,任何人只有与社会、他人发生一定的社会联系和关系才能生存和发展。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把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致力于减贫脱贫,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从消除贫困的宏伟成就到公民发展权利的责任定位,从基础权利的扎实保障到根本权利的价值倡导,从国家减贫战略的宏观部署到人权行动的切实推进,从国内扶贫的精准施策到国际减贫的援助贡献,全面反映了国家意志、人民心声、社会共识,凝聚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决心、治理智慧、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摆脱贫困,是全球治理的重点和难题。多年来,全球致力缩小贫富差距,然而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严重冲击世界上最脆弱的贫困群体,甚至使贫穷人口陷入更极端赤贫。世界银行2020年9月的报告预测,受疫情影响,极端贫困人口将新增7000万到1亿人口,绝对贫困人口将增至4.9亿人。中国的不懈努力让世界惊叹,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减贫速度上,中国明显快于全球;减贫数量上,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减贫过程中,中国建立并完善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社保、医疗体系,堪称伟大的人权工程、最好的人权实践,对世界人权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实施脱贫攻坚战,贡献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借鉴。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成功减贫之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精准扶贫有效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强调“智”“志”双扶,激发出贫困户脱贫攻坚的内生力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返贫现象的发生。

作者:中央党校教授宋雄伟

【责任编辑:王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