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习方程式》智慧校长章捷把课堂变为学生的主阵地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4-02 14:54
2021-04-02 14: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教育谈话类标杆节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影中学生频道《智慧学习方程式》揭示了智能时代下全新的学习样貌,自播出以来引发热烈反响。

着眼当下,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国家政策的深化推进,一批批先进学校积极响应教育改革方针政策,勇于探索教与学的全新模式,智慧教育成果显著。为充分发挥先进学校的典范作用,《智慧学习方程式》将一线教育变革者从幕后请到了台前,邀请全国各地的智慧校长及行业专家共同交流,深入剖析教育变革道路上,领先示范校的真实案例。

本期《智慧学习方程式》特别邀请了长沙市雷锋学校的章捷校长。

1.jpg

长沙市雷锋学校是雷锋同志的母校,校领导班子传承雷锋苦干实干、争做贡献的革命精神,积极践行教育变革,章捷校长曾因业绩突出,被选派至湖南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和中央组织部工作,获得高度好评,并于2014年被遴选为首批教育部国培计划“种子校长”。

在章捷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积极利用AI、大数据技术,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三年规划(2020-2022)》,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作为湖南省重点高中,先后荣获“2020年长沙市新高考背景下学科教学改革网络研修先进单位”,并成功申报长沙市“智慧校园”。

节目现场,章捷校长分享了学校智慧课堂的经验成果,栏目主讲人贾云海及两位观察员从“学生预习”这一角度切入,与章校长共探智慧教育发展新思路。

2.png

  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一反过去课堂的场景,在长沙市雷锋学校,学生们走到讲台上,当起了“小老师”。从课堂的倾听者,变成课堂的主宰者,这一变化得益于学校探索出的“三段五学”模式。课前、课中、课后打通,学生的学习变成自学、互学、“睛”学、理学、评学,学生当上了“小老师”,就是互学的展示。

这一模式下,课前也是课堂,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数据,定制个性化的任务单,学生在任务单的引领下预习,学得好,课上自然也能讲得好。

3.png

主讲人贾云海从“知识与能力”这一教育命题出发,深入分析了孩子们是如何在预习阶段,既掌握知识,又提升能力的。

预习占八成,复习占两成,章校长的学校中,孩子们高质量地抓住了这八成,课前和知识充分地交互,已经会了的孩子,代表具备了掌握这个知识的能力;不会的,在这个知识要求的能力上有所欠缺。这样下来,课上的教学就都有了重点,会的可以去教别人,不会的可以互相讨论、借鉴。人影响人,这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老师从讲台往后退,孩子们走上讲台,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孩子,这样一个重大的变化,也带来了教学效率大的提升。

数据点睛,学生被看见、被引导

对于预习带来的这一变化,董鸿英博士归结为“反馈”的作用。缺少反馈时,预习就像走过场,孩子不知道自己哪里薄弱,应该重点关注哪里;数据技术应用到预习中后,预习从浏览模式进入批注模式,孩子通过学情反馈,知道自己在下一步学习中,应该解决哪些重难点。

联系反馈的作用,章捷校长进一步阐述了“五学”中的“睛学”,即“点睛之学”。有了信息反馈,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知自己到达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信息反馈给老师后,老师能根据学生的问题去引导学生。针对“点睛之学”,贾云海谈到,数据反馈下,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在关键的地方学习。这不仅是预习环节的变化,更是老师育人思想一大变化。

4.jpg

对数据给预习带来的改变,栏目观察员张征先生则提到了数据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形成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也就越来越大。

以往的学习中,可能更注重习得知识,而忽略了提升孩子学习的能力,数据引导下的智慧学习,孩子们的学习更加有重点、有方向,不再是被推着走,被灌输知识,而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带着动力去前行,在主动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通知识和能力,让孩子们在面向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