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三十年·一片林

3月9日,洪晓春(前)和妻子黄淑萍在瓦上管护站林区内巡山护林。3月9日,在瓦上管护站林区内巡山护林途中,洪晓春(前)在上陡坡时拉着妻子黄淑萍。3月9日,在瓦上管护站林区内,黄淑萍(右)在巡山护林途中将一片饼干递到洪晓春嘴里。

两个人·三十年·一片林

来源:新华网 2021-03-15 09: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月9日,洪晓春(前)和妻子黄淑萍在瓦上管护站林区内巡山护林。

安徽省歙县桂林国有林场水竹坑分场瓦上管护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今年52岁的洪晓春和黄淑萍夫妻俩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0个年头。

1991年,22岁的洪晓春和黄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动要求前往瓦上管护站工作。当年,管护站不通车、不通电,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几里山路运到山上。“当时年轻,想着多吃点苦,锻炼一下自己,待个三五年就下山。”洪晓春说。

夫妻俩刚到管护站时,站里的职工有十几名,后来都陆续离开。原本只打算干三五年的洪晓春也好几次面临调动的机会,他都选择了坚守。“这片绿水青山是几代护林人的心血,我们要把它守护好,不能出一点意外,”洪晓春说。

巡山护林是夫妻俩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篓,装上干粮和水,拿着砍刀和锄头,一趟巡山线路来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个小时。除了野外巡护,夫妻俩还常年坚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30年过去了,洪晓春夫妻俩当年亲手栽下的树木日渐成材,他们二人却慢慢变老,对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夫妻俩说,他们把这片林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守护一辈子。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3月9日,在瓦上管护站林区内,洪晓春测量自己亲手种植的树木。

  3月9日,黄淑萍(左)和洪晓春在巡山护林途中休息。

  3月9日,在瓦上管护站,黄淑萍(左)和洪晓春在厨房内做饭。

  3月9日,洪晓春(左)和妻子黄淑萍在瓦上管护站林区内巡山护林。

  3月9日,在瓦上管护站林区内巡山护林途中,洪晓春(前)在上陡坡时拉着妻子黄淑萍。

  3月9日拍摄的歙县桂林国有林场瓦上管护站(无人机照片)。

  3月9日,在瓦上管护站林区内,黄淑萍(右)在巡山护林途中将一片饼干递到洪晓春嘴里。

  3月9日,在瓦上管护站林区内,洪晓春(左)和黄淑萍在巡山护林途中休息。

  3月9日,在瓦上管护站林区内,黄淑萍在巡山护林时摘了几朵野樱花。

  3月9日,在瓦上管护站林区内,洪晓春在巡山护林途中喝山泉水解渴,并把喝光了水的水壶重新灌满。

  3月9日,在瓦上管护站林区内,洪晓春(左)和妻子黄淑萍测量自己亲手种植的树木。

  安徽省歙县桂林国有林场水竹坑分场瓦上管护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今年52岁的洪晓春和黄淑萍夫妻俩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0个年头。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1991年洪晓春(右)和妻子黄淑萍的结婚照(资料照片);下图为:3月9日,洪晓春(右)和妻子黄淑萍在瓦上管护站拍摄的合影(新华社记者黄博涵摄)。

  3月9日,洪晓春(右二)和黄淑萍(右一)在歙县杞梓里镇农合村向村民宣传森林防火常识。

  3月9日,在瓦上管护站,洪晓春(左)和妻子黄淑萍与女儿打电话。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