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原地过个书香年,这群工友不“孤读”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2-07 12:03
2021-02-07 12: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年初,七部门部署行动,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减少疫情传播风险,鼓励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过年。由此,全国响应“就地过年”倡议,多地花式留人,送出惠民福利,以真金白银补偿春节不回家的“打工人”。当当网也在各地拉开“就地过年”大幕下,发挥自己在文化行业的力量,惠及各行各业的“打工人”,通过阅读的方式,鼓励大家“原地过个书香年”。

在“原年人”群体中,当当网关注到这样一群居住在城中村的“打工人”。北京东五环外的城乡结合部,聚集着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当当网来到位于此地的北京工友之家,向其赠送了300张电子书“悦读卡”,同时为工友之家就地过年的文学小组成员提供赠书支持。通过与部分工友的接触,当当网也描摹出众多工友们的阅读群像。

(图:北京城中村)

2017年4月24日,《我是范雨素》在网络上一经发出后遭遇热捧,并在朋友圈广泛流传。来自北京工友之家文学小组的范雨素,也因为这篇自传体文章吸引了众多视野和关注。随后,越来越多喜爱文学,小说,诗歌,音乐的工友们发出的文字和声音也被广泛传播。2021年,在当当网发起的”原地过个书香年”倡议活动中,范雨素和文学小组的多位成员参与其中,作为“原年人”中的一员,他们的阅读口味各异,却都有着同样热爱文艺的赤诚之心。

“阅读缓解了我焦虑的情绪,让我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担起自己的责任,抚养孩子的责任。文学和阅读的力量,帮我承担了生活的重担,让我从每天琐碎的日子里逃离出来。”范雨素说到。《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是这个春节范雨素入手的一本新书,现在的她依然在做小时工之余,保持着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来自甘肃平凉的李文丽是范雨素的好朋友,也是文学小组的活跃分子。在育儿嫂的工作之外,李文丽喜欢看张爱玲的文章和林徽因、李清照的诗词。爱好唱歌,跳舞,写诗,读书的她,从当当网获得了她想要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我最近在看《江城》,想趁着春节时候再把这本书一口气看完。阅读对我来说改变很大,每当我在外面一个人遇到挫折与困难,我就会去看书,跟着书里面的人一起分享他们的一切,沉浸其中让我忘记了外面的不愉快和工作带来的紧张与烦恼,让我感觉时间过得挺快,就不会让我想家。”

1

(图:李文丽)

十六岁不到就在深圳打工,辗转长三角、珠三角十余年后,小海来到北京,终于觉得自己找到了“组织”。“海子的诗歌,让我们看到了真诚,哪怕孤独,哪怕绝望,也可以很真诚的表达出来能让人感同身受”,富士康工厂和嘉兴电子厂的打工生涯,是小海创作诗歌和音乐的底色,也是他在沉闷生活之外的精神出口。现在的小海,是公益商店的店员。平日里售卖二手服装,其它时间会弹唱吉他,写作诗歌,和朋友们探讨文学。

和小海一样,在工友之家的打工人还有王海军和马建东。来京7年,44岁的临时工王海军在日常做小工,修理空调等体力活之外,会看一些提升技能方面的图书,热爱小说、相声、喜剧、快板的他,也会自娱自乐说上几段调剂生活。这个春节,他希望通过《从零起步学快板》,继续精炼自己打快板的技艺。与王海军一起的朋友马建东,在北京做了十八九年的电焊工。“2013年,我演了一部话剧叫《美好的一天》。这之后,我就有了一个表演梦。”马建东提到自己的梦想时,眼神发光。这个春节,当当网给马建东赠送了他想要的《表演艺术120节戏剧活动课》,他说:“演员梦想是我心中最大的寄托。我希望在话剧里有更好的发展。”

  (图:王海军和马建东)

许多人在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下,决定留在就业地安心过年。当当网在大势当前响应国家号召,关注底层打工人群体,希望用阅读的力量浸润人心。“原地过个书香年”,当当网通过记录北京工友之家这群打工人的阅读群像,鼓励大家用继续逐梦,让阅读照亮每个人的心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