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馆千年湘菜全国巡回展:湘菜起源于2300多年前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2-03 11:44
2021-02-03 11: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千年湘菜全国巡回展首站长沙进行得如火如荼,馆内人潮涌动,馆外摩肩接踵,越来越多的人折服于湘菜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原来,湘菜竟有千年的历史。”在参观完展览后,发出这样感慨的参观者不在少数。

(从上午到晚上不间断的排长队)

千年湘菜,究竟有何魔力?或许可从巡回展的第一个展馆中找到答案。

走进《古老的湘菜》展馆,在“古老的湘菜源流”中找到湘菜发展源头,在“饮食文化之祖”中发现始祖烹饪的智慧,在“古代史籍之湘菜”中触摸历史的脉络。一幅恢弘的湘菜发展史卷徐徐展开,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在距今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写就的《楚辞》中的《招魂》和《大招》等诗篇,详细记录了湖南等地祭祀活动中丰富味美的菜肴、酒水和小吃情况,并将众多美食编成菜谱,流传后世。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简﹒食单》对当时的饮食亦有详细记载。据悉,当时的湘菜烹调方法已发展到16种,包括羹、炙、煎、熬、蒸、溜、胎、脯等。湘菜发展到汉代,地方风格较为突出,各类器皿层出不穷,湘菜体系初具雏形。

饮食文化之祖则有火神祝融和中华食祖炎帝,前者以火施教,为民造福,后者种五谷、尝百草,发明刀耕火种和翻土农具,开创了中华饮食文化和餐饮文明。

(参观者观看古代食器)

在湘菜文化不断向前演变的过程中,他们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遍览古代史籍,则能更加直观地追根溯源。

屈原作为中国最早记录美食菜单第一人,在所写的《楚辞》中的《招魂》篇,有关于祭祀飨宴的记载。《九章》《卜居》《大招》等篇中,也记录了湖湘地区甚为丰富的风味佳肴和颇具特色的岁时饮品。

春秋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卷十四·览·孝行览第二“本味”篇,不仅首创了今湖南地区古代烹饪的“本味”之说,还系统阐述了“天下至味”,湖湘美食及其品种产地和烹调理论。

此外,无论是南宋时《宋史·食货志》中记录的已初见端倪的湘菜体系,还是光绪三十四年军机大臣瞿鸿禨亲自制定的长沙瞿氏祭祖的全套规约,都能得知,湘菜已由官府盛行逐渐步入民间,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湖南三大名菜之一小炒黄牛肉)

(湖南三大名菜之一剁椒鱼头)

  (湖南三大名菜之一毛氏红烧肉)

这一辑厚厚的湘菜发展简史,默默诉说着湘菜发展的故事。而今,历经千年的演变,湘菜已有千百种风味,形成了炊烟小炒黄牛肉、坛宗剁椒鱼头、毛氏红烧肉等多道名菜,正在征服越来越多人的味蕾。(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