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上午09:48分,普洱市思茅区的市民张女士在五一农贸市场蔬菜摊位购买了6.8元的蔬菜,通过扫描摊位上的“开票码”,填写完整开票信息和支付金额后,成功开出一张区块链发票,并保存在了手机上。
“老板娘,要是这个菜不像你说的那样好吃,我可以拿着这张区块链发票来找你哦。”张女士晃晃手中的手机,向摊主开玩笑道。
张女士口中所说的区块链发票,是由国家税务总局普洱市税务局指导,高灯云作为第三方服务商共同打造的“基于交易鉴证下的普洱市农贸市场区块链电子发票节点”,首先在思茅区五一农贸市场试点,未来将进一步在全市所有县区、乡镇的农贸市场进行推广使用。2月1日当日,时蔬、生鲜、水果摊位也都分别成功开具出了区块链发票。
“区块链”——高新技术,“农贸市场”——市井生活,两者看似相去甚远,却由一张小小的发票紧密联系在一起。
“农贸市场上销售的大都是免税农产品,面对的大都是普通的老百姓。这些小摊小贩几乎用不到发票,也很少有要到税务机关登记领取发票的意识,所以,当消费者确需发票时,农贸市场的摊主几乎是无法提供的。”国家税务总局普洱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丁勇介绍目前农贸市场发票使用现状时介绍到。
然而,涉及到大宗消费的企业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食堂采买都需要发票作账面处理,所以,这些单位往往会选择能够提供发票的超市或农村专业合作社来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贸市场农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而目前正在试点的农贸市场区块链发票正好可以填补上这“缺失的一环”。
据普洱市税务局工作人员介绍,消费者在交易完成后通过扫码提交开票申请,摊主在手机上确认开票信息并通过申请,消费者就会收到一张区块链发票,真正做到边买菜、边开票。对于农贸市场的摊主来说,搭上了“区块链”的快车,能够向购买方提供发票,也就意味着,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扩大了市场,未来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此外,区块链电子发票依靠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储存的特点,实现发票的完整追溯和不可篡改。消费者如果遭遇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区块链发票的追溯功能,迅速的锁定是哪个市场、哪个摊位、哪个摊主销售的产品,为后续维权提供有力的证据,也可以从另一方面促进销售方的保证质量、诚信经营。
据悉,下一步,普洱市税务局将把区块链电子发票纳入发票摇奖活动范围,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索要发票的热情,推动税收协同共治。
“区块链电子发票在农贸市场的成功落地,是一次税企双方通力合作、资源互补的有益探索,为打造具有“普洱特色”的纳税服务现代化方案迈出的坚实一步,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促进绿色商品的贸易流通,真正让农村经济“活”起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家税务总局普洱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丁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