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月28日长沙讯 湖南自贸试验区自去年9月份成立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今年湖南省“两会”“厅长通道”上,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接受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湖南自贸试验区高规格推进体制已经运行,顶层设计已经全面完成,出台了精准的政策支撑保障以及运行机制,人才和资金集聚效应非常明显。
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
徐湘平介绍,2020年9月21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湖南自贸试验区高规格推进体制已经运行,顶层设计已经全面完成。
目前,自贸试验区的实施方案,三个片区的产业规划、实施方案,三大战略目标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已经全面编制完成,精准的政策支撑保障以及运行机制均已出台。
人才和资金的聚集效应非常明显。湖南自贸区获批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参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三个片区入驻企业已突破1000家,重大项目72个,合同额超过1000亿元,已经吸引各类人才200多名在此聚集。
徐湘平表示,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三大任务之一,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进展来势喜人,令人振奋。中非先行区推进体系已经确定,从全业态的数字化体系、全链条的金融支撑体系、立体化的物流体系、市场化的服务体系、完整的政策支撑体系等多个方面确立了主攻方向。
“从湖南自贸试验区宣布设立到现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接待了将近200位参与非洲贸易的企业家,开了6个与非洲国家官员和驻华大使的视频会议。在此期间,一两百家企业申请入驻园区,我们优中选优,第一批选定了72家签约入驻,这些企业都非常看重非洲市场,入驻园区以后,初步估计能实现对非贸易30亿美金以上。”徐湘平说。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