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水利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水利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1-25 17: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月25日电 记者从25日在京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0年各级水利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积极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重任、新冠肺炎疫情与罕见汛情大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多重挑战下推动水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会议指出,2020年强抓了三件大事。一是全力打好水利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挂牌督战贫困地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完成975万人饮水型氟超标改水,解决120万人饮用苦咸水问题,提升了4233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加大投资支持力度,落实832个贫困县水利投资1863亿元,加快完善贫困地区防洪、供水、灌溉等水利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管护岗位吸纳24万贫困人口就业,农村水电扶贫工程累计帮扶9.6万贫困户。继续推进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各项任务全部超额完成。加大消费扶贫力度,部属系统干部职工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564万元,帮助销售1356万元。认真履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联系单位职责,推动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实施。支持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和产业扶持,贫困移民收入持续提升。加强贫困地区人才和技术帮扶,“订单式”人才培养被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7家组织评为“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二是奋力夺取水旱灾害防御重大胜利。2020年,我国出现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全国共发生21次编号洪水,长江、淮河、松花江、太湖洪水齐发,836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较多年平均偏多80%。西南、华北、东北地区相继发生旱情,部分地区旱涝急转。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理念,牢记防汛抗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聚焦三大突出风险,实施全面监管,完善预案体系,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科学调度骨干水工程,严格汛限水位监管,水旱灾害防御取得重大胜利。全国大中型水库和小(1)型水库无一垮坝,大江大河和重要圩垸堤防无一决口,洪涝灾害伤亡人数大幅低于近20年平均值,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最大程度减轻了洪涝干旱损失。三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水利改革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按照“不添乱、多出力、作贡献”的要求,全力做好水利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强化疫情期间水安全保障,精细调度疫情防控和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农村饮水安全、保春灌保供水等重点工作。指导各地“一项一策”制定复工计划,打通用工、运输、原材料供应等堵点,在建重大水利工程5月份全部实现复工复产。对拟开工的重点水利项目逐项摸排,开展项目地点、设计单位、项目法人、疫情分区“四图”叠加分析,分区分类精准推进。各级水利部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全年落实水利建设投资7695亿元,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新高,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年来,各级水利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积极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重任、新冠肺炎疫情与罕见汛情大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多重挑战下推动水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再上新的台阶。水利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水利行业监管进一步强化,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持续发力补短板,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提出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清单,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开工重大水利工程45项。狠抓投资计划执行,安徽、广东、湖北、浙江、河南等14个省份投资完成率超过95%。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如期实现蓄水、通航和发电三大节点目标。治理中小河流1.7万余公里,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200多座。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进展顺利,新增或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000多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18亿立方米。

二是水生态治理保护扎实推进。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水土保持规划评估和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完成水土流失治理6万平方公里。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补水河道有水河长1958公里,形成水面面积554平方公里,京津冀浅层地下水水位有所回升。持续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工作,受水区城区累计压采23.56亿立方米,超额实现压采目标。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稳步实施,北京段25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创建278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建设,水美乡村建设积极推进。

三是水利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构建网络安全整体联防、局部防控、重点防护的三级防控体系,实战防守能力显著提高。开展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工作,建立水利工程基础信息共享机制,开发移动版“全国水利一张图”应用。加速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00余处水文监测站和水文监测中心提档升级,建成近800处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完成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终验,建成约4.3万个取用水在线监测点,全国82%的许可取水量、55%的用水量得到有效监测。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竣工验收,建成国家、流域、省级、地市四级中心及1万多个自动监测站。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坚定不移强监管,水利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水资源节约管理更加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全过程监管。大力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国家用水定额体系基本建成,节水评价制度深入实施,叫停118个节水不达标项目。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完成第三批350个县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建成1790家节水机关、298所节水型高校。江苏探索打造丰水区节水标杆,基本形成省、市、县节水协作推动机制。全国制定215条跨省和省区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完成235条江河水量分配任务。严格取用水监督管理,长江、太湖流域取水工程整改提升完成率99.8%,其他流域核查登记取水口数量超过500万。福建对全省重要取用水单位全部实行水量在线监控。完成国家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严格水资源论证工作,推进区域水资源论证评估。在黄河流域7个省区实行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全面开展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工作,建立地下水水位变化通报督导机制,加强地下水保护和动态监管,河北实行了通报约谈制度。对全国调水工程开展摸底调查,有序推进26条跨省重要江河水资源统一调度。

二是江河湖泊监管力度加大。制定河湖长履职规范,压紧压实责任,强化正向激励,推动河湖长“有名”“有实”“有能”。经党中央批准,组织开展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河湖长评选工作。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和进驻式暗访督查,累计清理整治“四乱”问题16.4万个。黑龙江签发总河长令,清理整治一批河湖“四乱”硬骨头问题。公布全国河道采砂管理2455个重点河段、敏感水域相关责任人名单,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和采砂管理。开展黄河岸线利用项目、河道采砂等专项整治,完成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腾退长江岸线158公里。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治任务基本完成,退出电站3528座,2.1万多座电站落实生态流量目标。基本完成规模以上河湖划界工作,建立河湖健康评价体系,建成18条示范河湖。水利风景区生态质量和文化内涵稳步提升。

三是水土保持监管持续强化。制定水土保持监测、信用监管、问题认定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基本形成水土保持强监管制度体系和监管督查常态化机制。完成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首次实现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全覆盖,认定并查处违法违规项目3.8万个,遥感监管范围较上年增加60%,违法违规项目数量减少28%。首次开展水土保持信用监管,黄委、太湖局和重庆、贵州、广东等省份实行“重点关注名单”和“黑名单”管理,形成强大震慑。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创新性地提出水土保持率概念并研究确定计算方法,已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体系。

四是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安全规范。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拦蓄洪水254亿立方米,全年发电量1118亿千瓦时,创世界纪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年度调水94.63亿立方米,中线首次实现按420立方米/秒加大设计流量输水,年度供水首次超过规划多年平均供水量。全面实施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分级管理,严格资质资格管理,工程质量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强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全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定价,千人以上工程收费比例超过95%、水费收缴率达90%以上。加大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补助力度。河南开展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供水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严格落实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强化安全鉴定和降等报废,加强堤防水闸安全管理,评选全国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加强水库移民工作监督管理,推进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政策落实。

五是水利专项监管行动有力有效。组织各流域管理机构派出检查组1.36万人次,检查项目6.13万个,发现各类问题7.29万个,实施责任追究818家次,全面完成年度督查任务。各省级水利部门共派出1.74万组次、7.86万人次开展监督检查。强化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稽察,建立稽察成果共享和移送机制。检查6699座小型水库、2146座水闸安全运行情况,单座水库发现问题数持续下降。对规模以上河湖实现全覆盖检查,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和水土保持等监督检查。开展水利扶贫监督检查、大规模农村饮水安全暗访、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暗访调研。做好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及审计工作,对部分地区开展水利资金专项检查,严格水利资金监管。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累计转办核查问题1464个,充分发挥了强监管“千里眼”和服务群众“直通车”作用。

六是水利行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加强水法规制度建设,印发《水法规建设规划(2020—2025年)》《水利部制度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黄河立法启动,《长江保护法》出台,《地下水管理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立法进程进一步加快。规范水行政执法,开展河湖执法三年行动和水事违法陈年积案“清零”行动,各级水政监察队伍查处水事违法案件2.1万件,4267件水事违法陈年积案全部清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编制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相关水利规划。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设立长江、黄河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研究取得一批管用成果,发布水利技术标准45项,推广运用科技成果94项。开通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网站,有序推进水利涉外交流合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互联网+监管”系统,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制,推行水利部及流域管理机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广应用取水许可电子证照,扎实推进水资源税改革。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达4亿亩,北京、上海、浙江基本实现改革目标。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推动组建南水北调集团公司并正式挂牌运营。疫情防控、政务督办、新闻宣传等综合政务工作有力有序,离退休干部、工青妇、社团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