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退捕上岸化身“护渔人”的程永彬护渔志愿队展开江上巡逻。 王婷婷 摄
中新网重庆12月23日电(王婷婷)在重庆江津区油溪镇江岸边一艘废弃的巡逻艇已光荣“退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疾驰而过的新“装备”,它以轻便快速的“身姿”,让非法捕捞的“猎捕者”难以逃脱。而驾驶这艘新巡逻艇的程永彬正是第一批退捕上岸的打渔人,如他今早已化身为“护渔人”。
记者本周跟随“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五周年”采访报道主题活动走进重庆江津区,探访当地长江干流渔民退捕转产及相关情况。
“80年代长江里的鱼特别多,一网下去能捕几十斤,一天多的时候能捕到百斤鱼,那个时候每天挣个一百来块不是问题。后来电鱼的人多了,江里的鱼少了,打渔收入也越来越少。”今年52岁的程永彬和妻子蒋忠荣靠打渔为生,30多年来不仅经历了江面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渔业环境下的生态变化。
长江江津段长127公里,江津区是万里长江入渝第一区,地处长江上游,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9条,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渔业资源较为丰富,养育了一代代靠鱼为生的渔民。但长期以来,受水域污染、过度捕捞、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渔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
图为日落时分,重庆江津区鸿鹄护渔志愿队开展江上巡逻。 王婷婷 摄
自2019年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以来,重庆制定了长江流域重庆段三步走的退捕禁渔计划。从2020年1月1日零时,长江流域重庆段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
“现在不打鱼,改为护鱼了,妻子和我一样也从事公益性岗位。”程永彬自豪地告诉记者,2018年12月底,他上交了渔船和捕鱼工具,参加到江津区鸿鹄护渔志愿队中,凭借30年的渔民经验,他成了巡航小组“反侦”违规捕捞。
“早在2018年8月,我们就开始了渔民退捕转产工作。”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负责人称,像程永彬一样靠打鱼为生的渔民有543人。为做好退捕转产工作,江津开展了渔民退捕转产民意调查,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建议。
江津区油溪镇镇长李新称,目前该镇21名渔民已经全部转产并就业或纳入低保,所涉及到的13艘船全部拆解。对符合就业年龄范围的渔民进行培训,联系企业和岗位帮扶就业。对无法就业的渔民,由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进行保障,将困难渔民纳入低保兜底。
2018年12月,江津区在重庆市率先完成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津段渔民退捕转产任务,共拆解销毁捕捞渔船306艘,转产渔民543人,区财政发放退捕转产奖补资金5589.5万元,实现了应转尽转。
如今,在禁捕期间江津区开展退捕转产“回头看”,对长江干流543名退捕鱼民从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给予帮扶,确保捕捞渔民能够“退得出、安得稳、禁得住、管得好”。
近年来,江津区全面开展长江流域生态修复,认真落实河长制,长江江津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负责人称,预计到2035年,境内一江五河(长江、綦江河、笋溪河、璧南河、临江河、塘河)等重要水域生态环境将会明显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生境得到全面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显著增长,水域生态功能有效恢复。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