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俄网络媒体云论坛于12月18日成功举行。《俄罗斯报》副总编辑扎杜奈斯基亚·奥克萨娜·尤里耶夫娜在视频连线发言中表示,疫情期间媒体行业的重中之重不再是媒体的形式,而是出版物的管理和编辑人员是否能够快速应对形势变化并迅速调整工作方针。
《俄罗斯报》副总编辑扎杜奈斯基亚·奥克萨娜·尤里耶夫娜通过视频连线发言
摄影:中国日报 朱兴鑫
扎杜奈斯基亚认为,新冠疫情对数字化的印刷媒体不会造成影响。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印刷媒体行业就已发生了巨变。这种巨变使印刷媒体行业在疫情突发的情况下也能从容面对。由于数字技术在传媒产业的推行以及其在互联网、社交网络、信息聚合与推荐服务、应用程序和即时通讯程序中的普遍应用,人们对印刷媒体需求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即转变为对其内容的消费。因此可以说,印刷媒体的工作重点已从纸质版变为了线上数字版。以《俄罗斯报》为例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俄罗斯报印刷出版物的总读者约为600万人,仅在rg.ru(俄罗斯报的官网)的月均读者数就达到了3500万,其中还不包括其在社交网络中的订阅者和在推荐服务中浏览内容的读者。
新冠疫情使这一趋势日益加强,因为在疫情期间人们主要通过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来查找所需信息。rg.ru网站访问量的大幅上升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三月至四月,即新冠疫情的高峰期,rg.ru网站的访问量增加到了原来的1.5倍,观看次数增加了一倍。
因此,疫情期间媒体行业的重中之重不再是媒体的形式,而是出版物的管理和编辑人员是否能够快速应对形势变化并迅速调整工作方针。
扎杜奈斯基亚指出,疫情期间,为适应远程办公,《俄罗斯报》编辑部进行了内部工作调整及完成团队新工作形式的转变,同时更改了发行策略以吸引新用户并保留老用户。《俄罗斯报》采取了改善员工办公设备,紧急开发新的在线工具等措施,解决编辑部在线工作协调、多媒体内容制作数量大幅增加等问题,同时加大信息安全保障的力度,并对人员进行调整与培训。
扎杜奈斯基亚说,刚出现疫情时,网民们对媒体内容的消费就出现了爆炸性增长,甚至在近一年后,对疫情相关资讯的关注热度也居高不下。在内容消费方面,网民们对视频资讯的关注度上升,其中包括对TikTok,Snapchat等短视频服务的使用量增加,以及对同一主题内容的需求持续时间较长。
扎杜奈斯基亚认为,在危机,特别是突如其来的紧急危机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会大大增加。此时,那些信息供应量大的出版物总能从中获利。如果同时还能保障这些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那么在这危机中,该出版物仍能增加用户,《俄罗斯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扎杜奈斯基亚介绍,《俄罗斯报》没有付费专区,网站上所有信息都是公开免费的,因此,与某些外国出版物不同,用户无需付费订阅。同时,《俄罗斯报》不会刊登那些虽然“最新”,但未经证实的或虚假的新闻,竭尽全力对所有信息进行验证,详尽地报道所有社会热点话题,并尽可能地邀请与新闻相关的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机构对事件进行评论。《俄罗斯报》将提供相关文件并作出说明,并且最新的统计数据也表明,读者对这些文件很感兴趣。
《俄罗斯报》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视频也秉持这样的原则:以简洁易懂的形式阐释新闻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使用网站内各项服务、优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俄罗斯报》正在努力成为一个造福社会的媒体,它不仅可以提供信息,也可对其进行阐释,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
除此之外,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俄罗斯报》增设了几个特别栏目,在栏目中报道与抗疫相关的新闻,例如,医疗、社会、教育和行政等方面,这使读者能更深入地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所有的这些努力都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扎杜奈斯基亚表示,尽管今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困难重重的一年,许多媒体都被迫作出了减薪和裁员的无奈之举,但《俄罗斯报》通过采取促进团队合作、提升员工技能、增加新的办公设备等有效措施,成功地将损失降到最低。
2020中俄网络媒体云论坛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俄罗斯联邦数字发展、通讯与大众传媒部指导,中国日报社、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日报网承办。中俄两国政府代表、网络媒体领袖、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围绕疫情背景下的国际舆论格局、媒体技术创新、中俄新媒体合作等一系列话题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