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摘帽“战果” 度小满“小满助力计划”公益助农不止步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11-27 08:42
2020-11-27 08: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序列,这意味着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300多万,年均减贫1000万以上。

其实每个乡村脱贫摘帽的背后,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一场需要拼搏的硬仗。这其中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助力。从产业扶贫到消费扶贫,从教育扶贫到就业扶贫,产业资金帮扶更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持。

在2019年初,度小满金融就通过企业贴息、资金帮扶的方式加入这场脱贫攻坚战,用金融科技创新形式支持贫困地区农户发展产业,实现从“输血”到“造血”。

从脱贫帮扶到产业致富 激发农户内在动力

度小满金融发起的“小满助力计划”公益助农免息贷款项目,通过无抵押、无担保、无利息的“低”申请门槛,为全国范围内有产业发展需求的农户提供资金支持。

区别于普通的助农金融产品,“产业帮扶”是“小满助力计划”的重要特征。这一公益助农免息贷款,不仅仅面对贫困户,而是将帮扶农户范围扩大到所有有产业资金需求的全国农户中,建立“致富带头人+普通农户+建卡贫困户+农业合作社成员+家庭农场主+农企联盟成员”的扶持模式,希望激发农户们的内在动力,让困难地区的农户真正实现“先富带后富、脱贫不返贫”。

2019年“小满助力计划”最先在重庆市秀山县、万州区、巫溪县等五个区县的50个行政村落地,累计放款金额超千万元;今年,度小满金融再次启动“小满助力计划·亿元免息贷款公益项目”,投入1亿元,先后落地湖北恩施、贵州石阡、重庆彭水、甘肃临洮等地,目前已遍布在全国近100个行政村,间接辐射超8万农户。

这些农户中,有因病致贫的建卡贫困户,有身残志坚的打工返乡者,有回乡创业养殖小龙虾的年轻大学生,也有带领全村人中药材的“最年轻村书记”致富带头人,还有无数从在外打工回归新农村建设的普通农户。脱贫攻坚以来,在全社会各界力量的帮扶下,农户们的内在动力被大大激发,脱贫摘帽、改善生活、振兴自己的家乡,是贫困地区每个农户的真实渴望。

地里是宝、山里也是宝,有了产业资金支持,重庆隘口东坪村的叶茂,带头在山间发展了珍贵药材黄精的种植,除了自己申请了10万元的免息贷款用于发展黄精的种植规模,他还帮助村里近10名农户申请到了1-10万额度不等的免息贷款,加入到了中药材的种植产业中。

在湖北恩施,洞下槽村村民付先华用了4年的时间从建档贫困户奋发到自建茶厂,2020年,他用免息贷款增进制茶设备,扩大了雇工,真正实现了“一带多,多带广”,不仅成功脱贫,带动更多人就业,还融入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image.png

  资金帮扶不停歇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让更多困难地区的农户了解到这一免息助农产业贷款项目,度小满金融将线上开放申请模式与深度走访模式相结合,跟随央视 “走村直播看脱贫”大篷车活动,在今年8月-11月,陆续走过陕西汉中、贵州遵义、湖北恩施、青海海东等十个省市地区,通过产业扶贫帮助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小满助力计划”的脚步不会停歇。一个产业成功打造可以真正带动一个村、一个镇农民几代人的生计,产业助农是条长路。

国务院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在巩固脱贫成果、对接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度小满金融表示,“小满助力计划”公益免息贷款项目未来将持续加大投入。让全国更多农户享受到金融的普惠,这也是金融科技技术发展的重要价值。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