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宁,中华杞乡康养净地

宁夏中宁,中华杞乡康养净地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1-27 09: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中宁这方水土正适合这样的康养理念。“中华杞乡 康养中宁”名副其实。

中宁地处北纬37度地球生命线上,红色精灵——枸杞,是这方水土给人类的独特馈赠。中宁枸杞有四千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六百多年的人工种植史,是中宁最靓丽的红色名片。

千百年来,中宁这方水土,在黄河流域闪耀着别具一格的光芒,地理、历史、人文集萃,使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中宁在银川至六盘山、银川至沙坡头两条旅游路线的交会地带,在宁夏全域旅游中,有着浓重的一笔。

道地珍品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枸杞早在先秦《诗经》就有记载。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全国入药杞子,皆宁产也”。清代中卫知县黄恩赐诗云“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现代科学表明,中宁枸杞富含铁、锌、锂、硒、锗等使人延年益寿的微量元素,调节人体免疫力的多糖含量比其他产区较高。科学的数据佐证了祖先的经验。近年来,中宁人孜孜以求,在不断挖掘中放大和展现他们对枸杞的无限期许。2015年中宁枸杞种植系统荣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宁夏枸杞是唯一载入《中国药典》的枸杞,而中宁枸杞又是宁夏枸杞的核心产区,中医药学历来把其视为入药枸杞中的上等品,国家医药管理局也将中宁定为全国唯一的药用枸杞基地,可谓道地中的道地。

目前,枸杞加工企业发展到52家,建成GMP生产车间10座,枸杞绿色灭菌工厂1座,拥有自主专利80余项,研发出枸杞胶体金农残速测设备及试纸11种,枸杞糖肽、枸杞中药饮片、冻干枸杞、枸杞清汁、饮料、酵素等生产线相继投产达效,枸杞精深加工产品发展到7大类50多种,全县枸杞深加工转化率达30%。2001年建成的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定点产品批发市场。中宁正式成为全国枸杞的集散地和价格“晴雨表”。

人文之旅

今天的我们并不能想象万年间在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石马湾里一幅幅的岩画却留在这里静静地转述着洪荒年代人类先祖们的故事。穿境而过的古丝绸之路所留下的遗存,让来到这里的游客平添了一丝准备探视的好奇。双龙山石窟就是中宁丝路文化的见证,汉唐以来的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在宁夏境内自南向北,有好多条通道,穿越中宁进入河西走廊是其中的一条,双龙山石窟也就是丝绸之路东段丝路明珠之一。双龙山石窟也叫石空寺石窟,它坐北朝南,距离黄河数里之遥。古人在这里选址开窟,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与黄河的关系。

蜿蜒数百里的明长城,是中宁边塞文化的历史见证。高挑肃穆的鸣沙洲塔,注视着中宁数百年来的沧桑巨变。这些历史遗存,延展了中宁县的历史文化纵深。

2020年,中宁县依托黄河文化旅游带,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重点,在余丁乡实施五彩富硒水稻种植观光项目,开发建设“金丝皇菊、京菊、五彩菊园”“油菜花园”“金沙生态康养中心”“色彩水稻观光园”等功能区,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建设;在石空镇倪丁村培育杞菊红生态农庄,建设休闲艺术写真、文化展演、田园观光等基地;在石空镇枣林依托黄河文化和枣林生态等本地资源,打造以生态文化为核心,集民俗民宿、枣林漫游、田园观光、休闲乐活,生态康养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

自然之美

天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中宁县长山头农场境内,自然形成的湖泊素有“宁夏山区之碧玉”的美誉,天湖总面积达3000公顷,吸引了无数的珍禽鸟类、野生兽类在此栖息,湖上碧波荡漾、风景旖旎,原野郁郁葱葱,是原始湿地保存最完整的自然资源之一。

玺赞生态枸杞庄园是“定义中国好枸杞”的地方,以农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现已开发种植中宁枸杞8000亩,经果林2000亩,设施农业1000亩,生态畜牧养殖100亩;区域内有小盐池、鑫阳湖、红柳沟、麻黄沟、红枸杞、黄枸杞、黑枸杞、沙生植被等为主的环境空间,枸杞文化、生态文化交相辉映,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庄园绿洲风情。

黄羊古落是以文化历史悠久的黄羊古村为核心,规划开发的旅游项目。具有游客接待中心、研学基地、民宿集群等多个功能区,将黄羊古村落打造成为集文旅观光、研学写生、美食康养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区。

回味乡愁

但凡留在生命记忆最深处的味道永远都最落胃最熨帖的家常饭。

这在中宁也不例外。把当年采摘的野生蒿籽磨成粉混合在面粉里。和好,醒透,揉光。长擀杖,大案板代代相传的擀面功夫不需要刻意的准备,一碗热气腾腾、筋道爽滑的蒿籽面让整个家温暖了起来。而此刻假如作为中宁人的你身处外地,你的乡愁就差蒿籽面里那一勺子醋,来唤醒你早早还家了。

贴近自然,健康养生,是中宁人的一种习惯性选择和生活方式。和蒿籽面一样,散发着“黄河土味”的清炖土鸡,也是中宁人引以为傲的舌尖美味。食材取自本地,淳朴、实在。特别是有了枸杞的加持,让鸡汤更加鲜甜和滋养,补充满满能量。说不清楚是食物呈现了民风乡俗,还是民风乡俗塑造了舌尖上中宁的城市性格,对于和谐与康养的追求,早就成为中宁人对生活品质追求的重要部分。(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