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关多措并举助68件流失文物顺畅通关

随着CA938次航班落地首都机场,在北京海关所属首都机场海关关员的现场监管下,这批流失海外多年的文物被缓缓卸下,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北京海关多措并举助68件流失文物顺畅通关

来源:中国日报 2020-11-20 17: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20日电(记者 王晓东) 近日,国家文物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68件流失英国文物成功追索回国的相关情况。随着CA938次航班落地首都机场,在北京海关所属首都机场海关关员的现场监管下,这批流失海外多年的文物被缓缓卸下,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为了让这批文物以最安全的方式、最快捷的速度“回家”,首都机场海关各部门密切配合,航监现场关员在航班抵达的第一时间对货物进行监卸并监督运输至监管库区,监管场所关员对货物外包装进行监督消毒,仅用时25分钟便完成对该批文物的口岸监管通关工作。

首都机场海关物流监控处副处长申晓力介绍:“为确保这批文物顺利归国,首都机场海关与文物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提前制定相应的通关流程方案。同时我们积极与国航以及地面代理企业沟通协调,确保文物在境外全部装机后舱单数据准确传输。”此外,首都机场海关还指导报关企业对该批货物进行提前申报,做到航班落地后货物即刻放行,并事先协调具备恒温恒湿功能的文物专用运输车进入货栈提运区,最大限度保证文物安全。

“获悉这批回流文物即将办理减免税手续,我关立即采取多项针对性便利举措。”北京海关所属中关村海关关长邢巍介绍:“除先期对接、全程跟进文物回流工作外,我们一方面特事特办,开辟减免税绿色通道,设置专人专岗,加急办理减免税手续,做到当日申报、当日办理、当日完成;另一方面持续跟进,在文物入境入库后的第一时间前往鲁迅博物馆开展后续监管,有效落实减免税全流程监管,确保万无一失。”

据了解,该批文物全部为英国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近年查扣,是首批英国官方返还我国的流失文物。经鉴定,这批文物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代;产地分布在江西、安徽、福建、河南等多地;器型种类多样,包括新石器时代红陶双耳罐、汉代彩绘女立俑、宋代青白釉碗、元代磁州窑白地褐彩罐等,其中不乏珍贵的国家二级和三级文物,具有较高的考古学和历史价值。

(王晓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