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儿童日:儿童安全保护 “童伴妈妈”在行动

“童伴妈妈”项目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建立了留守儿童监护网络,为我国留守和困境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推广价值的参考经验。

世界儿童日:儿童安全保护 “童伴妈妈”在行动

来源:中国日报 2020-11-20 15: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20日电 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在今年9月,中国扶贫基金会“童伴妈妈”项目获得“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的立项,在江西罗霄山片区和湖北项目区开展“童伴妈妈”儿童安全保护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目。

项目聚焦儿童安全保护议题,围绕与儿童保护相关的四个方面——“性侵、校园欺凌、意外风险、儿童心理”,通过入户、小组、社区活动,提高乡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困境儿童的安全防护意识及其家长的儿童安全保护意识。项目申请资金150万元,并得到阿里巴巴公益宝贝、三峡集团、西门子家电的配套资金支持。

目前,该项目已在江西、湖北13个县174个村开展入户走访、小组活动及社区活动。共计开展345次小组活动,203次社区活动,共计走访儿童 4720 名,6806 人次儿童参与活动,2072 人次家长参与活动。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未来。然而近年来,儿童侵害案件屡见不鲜,因儿童保护缺失导致的意外事故层出不穷。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1万名0-19岁青少年儿童因伤害而死亡,意外伤害已经是导致我国0-19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首因,主要是溺水、火灾、交通、意外伤害等儿童安全事故。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提醒着我们,做好儿童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表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关爱工作。而儿童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需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共同编织一个牢固的儿童福利保障和儿童保护网络。“童伴妈妈”项目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建立了留守儿童监护网络,为我国留守和困境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推广价值的参考经验。

童伴妈妈进行入户走访,通过让孩子们在线填写问卷,对村里的儿童安全现状进行摸排。同时,为儿童及家庭提供探访、心理疏导服务。

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安全自护知识,项目区的童伴妈妈开展了各式各样有创意的小组活动,如绘本阅读、主题游戏、情景模拟、互动问答、戏剧表演、创意绘画等方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参与式的互动中将安全自护知识记忆得更牢。

各项目村通过儿童安全亲子互动、儿童安全知识讲座等社区活动,提升儿童家长的安全保护意识。

安全教育问题并不是在某个阶段才会发生的,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孩子学会辨别危险,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未来,童伴妈妈项目将继续着重关注留守儿童保护领域,探索多元保护新机制,致力于有效解决乡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成长需求。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