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丝马迹”的“马”是什么马?字面背后的故事她在抖音告诉你

2020-11-19 08: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语文并不是一门工具学科,除了基础知识,“文”背后还有文章、文史与文化。人们经常使用的语句,却不一定能知其背后所以然。

有一位拥有736万粉丝的网络达人,专注于基础语文教学。她是@ 豆神教育-杨老师,在抖音讲词句、写作、阅读以及字面背后的文化故事。

“过去的语文集中在汉语工具层面,现在的语文正在回归文学教育。”杨老师介绍道,教材改革之后,文学教育比例提升。之后的考试,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得语文者得天下”。

图片1.jpg

杨老师认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应在课本之外做延伸。单纯教授考试的内容,学生其实无法深入了解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例如,她在抖音视频中提问,成语“蛛丝马迹”中的“马”,是哪一种马呢?

“在成语中,‘蛛’指的当然是蜘蛛,但‘马’却不是奔跑的马,而是指‘灶马’这种昆虫。它的字面意思是从挂下来的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的印记可以查明它的去向。”她补充道,灶马的学名是土灶螽,民间俗称灶鸡子,该生物常常出没于灶台和杂物堆的缝隙之中,在行走的时候,会留下浅浅的足迹,成为这个成语的由来。

很多网友在评论区中留言“跟着杨老师增长了太多知识了”,还有家长反馈“报告杨老师,孩子最近老来听你讲课,很专心!”

图片2.jpg

@豆神教育-杨老师不仅科普关于语文和文学的知识,还会讲解实操中的知识点。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经常使用一连串的“有”,比如“老师有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有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有一个小巧高挺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口。”

这样的描写,显得普通又累赘,那该如何去修改呢?杨老师分享道:用不同的动词替代。 “老师披着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浅浅的眼窝中镶嵌着一双灵动大眼睛,她鼻梁高挺嘴巴小巧,通身一派书卷气。”替换几个字,整体文风就灵动了起来。

图片3.jpg

除写作外@豆神教育-杨老师还会讲解语文的另一重要模块——阅读。她强调,小学生应掌握阅读五步法:一,看题目,明确内容,在文章中提取答题的关键词;二,看问题,明确答题方向,知道题目所考内容;三,看文章,抓关键,知道文章的大致写作内容,带着之前的问题在文章中找答案画出来,四,再看问题,答题,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认真审题;五,检查。

除此之外,她的抖音视频中还包罗着古诗词鉴赏、外国文学、名著解析等话题,全方位展开线上语文教育。

截至2019年6月,抖音平台上青少年教育类内容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4752亿,累计点赞量近149亿,累计转发分享量超过8.5亿。越来越多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开始在线上教学,将知识传递给更多青少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