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临沂蒙阴县垛庄镇:红色沃土上构筑“绿富美”家园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临沂蒙阴县垛庄镇:红色沃土上构筑“绿富美”家园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1-09 16: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临沂蒙阴县垛庄镇特点是一红一绿,红是蒙阴县著名的红色文化,绿是这里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多年来,该镇始终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沂蒙精神,持续开展环境大整治、产业大发展、生态文明大建设,助推实现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后里村位于蒙阴县垛庄镇驻地南2.5公里,蒙阴是一方红色热土,早在五四运动前后,蒙阴县垛庄镇的刘晓浦、刘一梦叔侄二人就开始探求革命真理,1923年在王尽美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蒙阴县垛庄镇后里村晓梦纪念馆,讲解员向游客介绍后里村革命先辈的故事。

后里村立足红色文化资源,积极落实红色文物、遗迹保护政策,对革命文献和实物进行发掘、收集整理,形成系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起了全市第一个村级村史文化展馆——晓梦纪念馆,全面展示了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以来,后里社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

2019 年以来,村子依托孟良崮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等资源,借助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晓梦纪念馆,以研学旅行为突破点,建设了“燕翼故里红色研学基地”和“燕翼故里不忘初心教育基地”,讲述山东省早期革命领导人的初心故事,开展革命传统、沂蒙精神教育,以研学促旅游,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和红色研学,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等相关行业发展。

“以他叔侄二人的革命事迹,开展一个红色研学旅游,以村里红色文化为底蕴,开展文旅相结合的民宿村庄。”后里村党支部书记刘乃新介绍说。

同时,后里村投资 200 多万元分别在泉子崖、后里自然村建设了 2 处各占地 1 万多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广场,在主村后里村建起了红色文化教育中心,让群众在沐浴先进文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为社区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践行沂蒙精神,后里村持续开展环境大整治,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村里成立了池田藕、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同时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养殖。

2019年,后里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万元,村集体收入17万元。如今的后里村,绿树掩映,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被誉为“花园式生态文明新农村”。

“农业+文化+旅游” 走出乡村振兴路径

今年的国庆假期,垛庄镇椿树沟村的韩才厚忙得不亦乐乎。今年33岁的韩才厚在村子里经营一家农家乐,国庆假期期间,他的农家乐每天要接待百、八十人。

“家长带着孩子来漂流,感受大自然,品尝农家乐,游客玩儿得开心,我忙得也开心。”韩才厚说。

2016年,在外打工的韩才厚返回家乡经营农家乐。“村子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比在外打工好多了,”韩才厚说。

椿树沟村通过建设田园综合体,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近两年,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等产业,每年为村子吸引来50万游客。

田园综合体深入挖掘当地生态、人文历史、煎饼文化等特色资源,建设了煎饼文化馆、花溪樾步游道、玻璃栈道漂流等,打造人文景观20多处、诗词文化石刻景观12处,丰富了历史文化内容。截至2018年,田园综合体共带动了5个行政村253户、498人实现了脱贫致富。

“我们椿树沟田园综合体依托当地的生态优势,以‘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为定位,来打造乐山乐水、休闲养生的旅游圣地,同时也通过文旅融合实现村民增收和村集体增收。” 蒙阴县垛庄镇宣传委员公丕翠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论述的一脉相承。

据介绍,下一步,椿树沟将进一步借助椿树沟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以椿树沟村为片区龙头,依次打造大汶口生活艺术村、民俗文化体验区、换乘中心服务站、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丰富观光园区的内涵,集煎饼文化、农家乐餐饮、特色民宿、体验农庄、户外运动、民俗文化于一体,实现抱团发展,将椿树沟打造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赵瑞雪)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