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红、银杏黄直播对焦伏牛山,领略仲景宛西药材基地深秋之美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10-23 08:53
2020-10-23 08: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前言:1999年、2001年西峡山茱萸被评为世博会优质产品,西峡县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名优特经济林——山茱萸之乡”,西峡山茱萸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3年,西峡22万亩山茱萸药材基地通过GAP认证。

“全国芋肉产河南,河南芋肉产西峡”,提起河南南阳西峡县,一定绕不开山茱萸。10月18日,仲景宛西制药联合安徽万家热线,将直播镜头对准了仲景宛西制药位于西峡县二郎坪镇粟坪村的山茱萸生产基地,感受山川之灵气,探索“药材好,药才好”的秘密。

早在1998年,仲景宛西制药就开始依托八百里伏牛山天然药库资源优势,探索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据记载,医圣故里河南南阳境内有药用植物2027种,药用动物319种,药用矿物63种,其他类27种,共计2436种。现有优质道地中药材50余种,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约150万亩,如此优渥的自然条件实为不可多得的制药圣地。

粟坪山茱萸生产基地位于二郎坪乡东北部,地处伏牛山南麓,和知名景区银杏沟仅有一桥之隔,方圆两三公里内被千年古银杏树群环绕,树龄最大的距今已有1500余年。

这个时节,枝头的山茱萸果实大部分已经红得透亮,但并没有开始采收。药农透露了关于山茱萸的“秘密”:“看起来熟了,但还没到时候呢!”一般山茱萸在秋季霜降后采收的品质最佳,如果是经霜冻后再采摘则更好;假如采摘过早,果实容易出现肉质不足或颜色不红的问题,影响品质。“药材好”,就是这么严格。

穿行在山茱萸药材基地之间,石阶上布满了青苔。苔藓是天然的环境监测能手,对环境相当敏感,空气、水质或土质一旦有污染,苔藓就会很快干枯死亡。山茱萸药材基地里遍布的青苔,正是当地纯净自然环境最好的证明。

攀至基地高处,可见四周群山环绕,植被丰富,除了山茱萸,随处可见各种野生动植物,钟灵毓秀,风物独绝。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山茱萸自然“凝天地之气”。

水质也是山茱萸药材质量的保障。伏牛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山涧流水潺潺,溪流清澈见底。

但相应的,这样的环境也给山茱萸的种植和采收带来诸多困难。自1998年开始,仲景宛西制药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在西峡伏牛山腹地的二郎坪、太平镇、米坪等5个乡镇建立了20万亩山茱萸生产基地。不仅保证了总公司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而且给基地药农带来直接收益约2亿元,带动山区20万药农脱贫致富奔小康,调动了药农的种植中药材积极性,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公司用经济效益引导药农科学、规范种植,一方面推动了地方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产区药农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保证了药材的优质、地道、无污染,保证了药品质量和药效,同时也避免了药农盲目地为了短期利益而毁灭性开发药材资源,保护了山茱萸基地的生态环境,保证了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