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致敬劳动 食之有道——写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漫评:致敬劳动 食之有道——写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来源:龙虎网 2020-09-21 20: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白露已过,全国多地开始秋收。江西九江村民正晾晒晚稻,山西运城的阿姨晒出金秋玉米,甘肃张掖农民在滩上晾火红辣椒,贵州毕节阿婆抱着成熟的高粱欢笑……大江南北,橙黄橘绿勾勒出最美不过的丰收景。

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又将在“秋分”如约而来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为的是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的是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也为的是提醒每一个人不浪费每一粒粮食,不辜负每一份辛劳!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正值丰收季,稻子颗粒归仓,高粱整齐码放,葡萄似瑙,苹果如灯……丰收的喜悦荡漾在农民的脸上,也照映在祖国的山河。无疑,又是一个丰收年——有数据统计,今年我国夏粮实现了十七连丰,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仅全国范围内小麦、稻谷的库存量,就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口粮绝对安全,无需屯粮抢粮”,这是官方渠道反复传达的信息……这,就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华夏大地幅员辽阔,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粮食丰收”更是多年来持续稳定的农业面貌。只是,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尽管当前粮食安全形势向好,但我国粮食紧平衡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资源、生态“红线”及粮食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仍挑战着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所以,加强我们的食物系统,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才是粮食持续长久安全的根本之策。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个九月,我们迎来“中国农民丰收节”,可能鲜有人知道,“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也在九月。不管是偶然还是凑巧,两者碰撞总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春种秋收,对我们来说是短短的四个字,但对于农民来说,这些倾注了他们一年的心血,挥洒了一年的汗水。一米一粟来之不易,我们理当珍惜每一粒粮食。做饭时,吃多少做多少;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点餐时,吃多少点多少。总之,食之有道,量力而行,量入为出。

金风玉露,春华秋实!让我们一起欢享收获的喜悦,一起期待丰收的中国。(龙虎网新闻评论员 张玲 漫画 秦珏)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