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那年,我与一座现代化都市发生了新鲜而奇妙的际遇,从而坚定了对写作梦想的执念决心。她,就是深圳。时值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虽时过境迁,有关深圳的那些充满绚丽色彩的记忆片段,而今重拾,仍感熠熠光辉。
还是学生时,2010年寒假,我和同学其实就已经到过深圳龙岗了,做寒假工,先后在玩具厂、湘菜馆呆过。前者是当临时工,为赶春节订单,规模不大的玩具厂雇佣了像我们这类的短期工,吃住都在厂里,伙食还挺不错,“两点一线”的上班节奏跟校园生活好像并无大的区别。后者是做服务员,因之前有在北京川菜馆端盘子的经历经验,所以换到深圳平湖这家湘菜馆,关于服务工作的“内容环境”没有超出我的意料,意外的收获是,见识了湘菜的美味特色,以及《南方都市报》等深圳报刊的新闻报道。湘菜馆订有供客人取阅的本地报刊,不忙的时候,我得以有机会一睹各类报章,品鉴精神食粮。也是那个时候,我了解到全国知名的“南都”系列媒体矩阵大本营就在深圳,而小说家七堇年等文化名人当时都在《南方都市报》开设专栏,其副刊之精彩繁荣,可谓一时空前。
转眼来到2011年毕业季,我先回了一趟老家,然后坐长途火车再一次南下深圳,作着打拼梦想的准备。什么梦想?当然就是有关于“写作”。彼时我把写好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书稿寄给了家乡城市一家出版社,到深圳来,名义上找份工作、确保饭碗不空,实质却是忐忑又耐心地等待出版社反馈结果。在那之前,已有两家出版社流露出合作意向,计划推出小说线上电子版,可我没有等来正式的通知,更感到不满足,一心想要求得实体纸质版本的呈现,便索性转向另一家出版社投稿。
在深圳工作是好找的,况且我也有过经验。这次我进了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给南山区一家科技企业做工。该企业行业技术一流,很有气魄和现代感,17层高的办公大厦,天蓝色的玻璃幕墙,跟CBD写字楼一般无异。表面上我存着一定程度的虚荣心,能在这儿工作,为自己貌似做上了“都市白领”而骄傲,内里的心呢,却逐渐感到了一份荒芜杂乱甚至恐慌无措——出版社杳无音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关键的问题是,自己这样“空空的等待”,意义何在?我开始了质疑和否定。
后来每逢周末和公休假日,我就常常跑去图书馆看书。对,就是公司附近不远处的南山区图书馆,我上那儿办理了借书证,借阅图书来充实自己,也为梦想充电续航。那年春节我没有回家,年前年后没事儿干的时候,都是泡在图书馆里,《马桥词典》、《许三观卖血记》、《金阁寺》等看过的书我都还记得。是这一期间的大量阅读经历,陪我度过了最纠结、最难熬的时期,也促使我炼生出一种“不屈服、不服输”的顽强心理:就算投稿最终石沉大海,也绝不减弱、影响分毫对“写作”的热情与热爱。
而走过、逛过的深圳街道和公园呢,我当然更不会忘。在独自踏上的深南大道上,我见识了传说中巍峨的腾讯大厦;趁假日跟同事坐9号线去到深圳湾公园休闲,放眼遥望,深圳湾大桥对岸的香港山色尽收眼底;倒地铁到福田逛“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大厦高楼”、“人山人海”的商业经营火热繁盛、令人目炫。还有公交站牌制作精良的大幅广告画,宿舍楼栋飞过头顶的警用直升飞机……有关深圳新鲜而奇妙的现代化景观、事物,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带给我这个刚从小县城学校出来的“愣头小子”许多个“第一次”:进写字楼上班、坐地铁、逛现代商业街和海湾公园、远望香港山色。——可谁能想到,如此漂亮、新颖、现代、高效的它是从三十年前的一个小渔村发展、进化而来的呢?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政策驱动下,“经济”与“城市”双崛起的奇迹,诞生在了这片土地上。
历史证明,任谁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路平坦、没有磕磕绊绊就成长发展、壮大繁荣的。深圳便是如此。想当初,我们国家经历了怎样的困苦艰难,才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啊!大鹏既展开了翅,向天际自由翱翔,那么人间市民的美好幸福感受,便跟着渐渐地不断跃上层楼。才四十年的大鹏城,未来可期可待、可盼更可抵!而这样的道理,应用到“有挑战”与“多磨难”的个人事情上,其实不也是也一样么?所以时隔近十年,我至今仍未出版过小说,却继续坚持着“写作”这门爱好,谈不上任何成就,偶有半星收获,在此我要郑重感谢多年前与深圳的那段际遇,感恩遇见,感谢照顾,祝愿40岁的她生日快乐,祝愿她未来更加美丽繁荣!
(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