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站在莲花山上俯览深圳: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深圳国贸大厦、华润大厦等,早已经淹没在一片高楼之中。
文化地标,绽放城市无限美。它们,诠释着城市的历史和精神。40年前,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寄望深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40年来,中国建筑与深圳特区同频共振:1987年广东大亚湾核电站、2013年11月深圳宝安国际机场T3航站楼、2019年9月深圳会展中心等建设;深圳国贸大厦、地王大厦、深圳证券交易所运营中心、深圳太平金融大厦……
不忘昨天——2013年春,当我走进合肥东方大厦,在原中建四局六公司总部,在这我有幸浏览到公司党委书记江国胜同志主编的报纸与《风采》杂志,其中就有“京基100”等宣传文章和图片。它是“国贸”后的第一,也是继“地王”之后的“老二”。作为一名中建建筑工人,“京基100”惊艳了我,那浪漫飘逸的“流线型”造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倩照,为我进入建筑业奠定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工地,我们项目很多人来自深圳分公司。与他们接触,每一个人就成为宣传深圳建设的一扇窗口。自深圳建市伊始,中建集团积极践行国家战略,奋力投身经济特区建设,助力深圳由“欠发达”向“绿富美”进军。这个过程中,很多像四局六公司这样的中建“铁军”“车轮不带泥、道路不见灰、周围噪无声”,还创造了“两天半一层”的“深圳速度”。也让拿惯了建筑鲁班奖到手发软的老牌央企,2014年,由于江国胜同志主抓党建工作突出,在党建引领生产、廉政建设、“超英文化建设进项目”等方面成果斐然,让这个连续近10年成为“中建十佳号码公司”的特一级施工企业,二十多年后,首次成功问鼎“党建鲁班奖”!
每个“零”的突破是刻骨铭心的欢喜。就像深圳市民中心竣工,大楼面积6.3万平方米,总重量9000吨,呈“大鹏展翅”造型的曲面钢结构屋盖长486米,堪称深圳的“第一屋顶”。这些个傲骄的背后,类似于“核心混领土”技术的攻坚克难,以及“中建钢构”等应用抵达新高度后,中国建筑在这里抒写芳华,用建筑铭刻独属于城市那一份凝固的记忆,遂成为今天深圳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不愧今天——从“加速度”到创造新的“中国高度”。速度、力度、高度,这种力不可挡的发展势头:中建二局二公司总部落户深圳、中建八局南方公司整体正式进驻深圳、2019年中建科技集团公司深圳分公司落户坪山区……从北京到深圳,2020年,与深圳同呼吸共发展,在中国建筑创新发展“双轮驱动”的感召下,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深圳踏上崭新征程。抗疫复产多措并举:其中,长圳公共住房及附属工程项目,作为目前全国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社区、深圳规模最大的公共住房建设项目。由于采用多种绿色建造技术,致力于打造国家乃至世界级公共住房标杆。这些经典之作,无不展现出中建企业的“硬核”担当。
90年代,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的速度恍若昨天”,如今,中国建筑行走“云端”,又刷新我们的眼界。
从地王、京基100、到深圳太平金融大厦……深圳的地标一再“变迁”,每一栋拔地而起的建筑,它见证了这片热土的沧桑巨变。与深圳共成长,40年中国建筑的奇迹之旅,无数中建人用创新和品质,铸就了一座座时代丰碑。
不负明天——广纳八方、未来已来。在深圳筑梦聚能,践行新发展理念,用实力巩固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业无可撼动的地位。这种敢为人先的第一,用建筑推动时代发展,拓展幸福空间,建证深圳的文明进步。屹立于世界之巅,一座楼“建证”一座城,它们既是深圳“最美的天际线”,也是深圳最美的“人间烟火”……
(唐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