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让宝妈带小孩上班的扶贫车间

可让宝妈带小孩上班的扶贫车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21 10: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29岁的施启情是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人,虽然常有人提及她脸上浮现的皱纹和头顶冒出的白发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她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发迹的她怀揣着一个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帮助当地村民、特别是全职宝妈们解除贫困的烦恼。

“我自己也是孩子的妈妈,我能深刻感受到乡村妇女既要照看家庭和孩子又要挣钱养家的无奈困境。只要我能给她们提供工作,让她们两头兼顾,就能把她们从困窘的泥潭里拉出来。”施启情坚定地说。

施启情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家中还有3个姐姐。父母在她还没满月就出去打工,她就被送到了外婆家抚养。外婆总是背着她辛勤干活,靠着外婆家的玉米面糊还有阿姨和邻居的奶水喂养,她慢慢长大。

直到2014年,施启情长到13岁,家里才有能力供她上小学。暑假期间,她就在家附近的山上种树挣学费和生活费。

施启情说:“那时种树,大人一天12元,小孩6元。但因为我勤快卖力,比别的小孩干得多,老板一天给我8元。”“两个月的暑假我赚了400多块钱,花了20块钱给自己买了一件新衣服,其他都交给外婆了。”

几年后,施启情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接受了父母安排的婚姻。因为男方家同样十分困难,公公病了,家里也出不起看病的钱。除了要承担高额的医疗费,自小勤快的施启情还通过做豆腐、凉粉,摆地摊卖小吃,艰难地维持着一家的生计。公公去世后,她便和丈夫一块儿到外地开始打工生活。

2014年,为了照顾刚出生的孩子,在外打工的施启情回到家乡,利用家里的条件养鸡创业。

第一次她养了500只,出栏后纯利润赚了1万元。为了赚更多钱,她又养了第二批。到第三批时,她改变了模式,把鸡苗分给村民,这家30只、那家50只,养大之后,她负责保价回收。三年后,养鸡的规模扩大了,她就开始给超市、学校供货。

随着客户对蔬菜的需求增加,她开始转向经营蔬菜,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靠着一股子韧劲,她把蔬菜从本地卖到其他城市,甚至是国外。

越南老街市的3家蔬菜公司从2017年起一直都和她保持合作。白菜、土豆、西红柿和萝卜,每年就会供应几千吨。她自豪地说道,去年她卖出了2万公吨左右的蔬菜,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

家庭经济得到保障后,施启情觉得是时候和村民们分享她的“致富经”了。她说:“我知道很多妈妈都渴望有一份工作,但是她们放不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要是能让她们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了。”后来经过市场调研,她发现制作手工鞋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因为这里的大多数妇女都擅长制鞋。

今年4月,施启情投资70万元在威宁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办公司,建起了手工制鞋车间,为150名女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还允许她们带着小孩上班。这些宝妈们每天做满8小时,一个月就有大约2000元的收入,做熟练了,一般可以挣到3000多元。

她说:“带孩子去工厂肯定会降低效率,降低利润,但这次并不全是为了钱。我希望这些母亲有工作和收入的同时还能够兼顾他们的家人。”

施启情还计划在搬迁安置点的每个小区都复制这样的车间,将人数发展到500人,让更多在家照顾孩子的宝妈们能从中获益。(记者 杨军 王科举 编译 王瑾)

原文见8月19日中国日报7版头条 英文链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008/20/WS5f3dd58ca310834817261862.html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