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深圳经济特区40年】何时再见木棉开

那时的我很年轻,二十出头的年纪,一脸青葱;那时的我很天真,毕业证很新鲜,梦想却无限大;那时的我很无畏,一腔热血,觉得路就在脚下。

【我与深圳经济特区40年】何时再见木棉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8-20 17:2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20 17: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那时的我很年轻,二十出头的年纪,一脸青葱;那时的我很天真,毕业证很新鲜,梦想却无限大;那时的我很无畏,一腔热血,觉得路就在脚下。

那一年,大学刚毕业的我背着简陋的行李,兜里揣着两千块钱,奔赴这座风景如画的梦想之城——深圳。

老旧的绿皮车走得很慢,十月的天气,车厢里没有空调,车窗大开,窗外的风裹着灰尘一起扑在脸上。晃荡了将近8个小时,火车终于在零点时分抵达,我还记得下车时车站昏黄的灯光,恍如梦境里的颜色。

深夜里早已没了通往目的地的公交车,就只好在候车大厅里等天亮,大厅里的人操着各种口音,有的站着,有的围在一起打牌,还有的干脆枕着行李包就睡着了。

我投奔的对象是表姐,但她工作很忙,陪我去了一次最近的人才市场,便再也抽不出时间来,余下的,就全靠我自己了。而我这个路痴,虽然依旧分不清东南西北,但竟能迅速而准确地从附近的任何一个地方回到住处。

而我还算幸运,投了几份简历后,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是一家外贸公司,一般来说,那样的公司对英文水平要求很高,而我并非英文专业的,心里很是忐忑。

那天,翻译完一段英文,又在电脑上制作了一份表格后,人事小姐便带我去见面试官,经过那间大而明亮的办公室,看到穿梭忙碌的人们时,青春的热血忽然在身体里沸腾起来:我一定要拿下这个职位!

面试是全英文的,我连听带猜,磕磕绊绊的倒也都答上来了。最后那个海归面试官说,我们这个职位需要经常跟国外的客户联系,所以希望找一个英文比较好的。记得当时我厚着脸皮说,我觉得我的英文还不错。虽然心里没底,却还是要带上真诚而又自信的表情。

面试官笑了一下,说需跟总公司汇报一下,让我回去等通知。听完这句话后,我的心瞬间跌入谷底,在我有限的面试经验里,这句话就意味着:你出局了。

有些沮丧地坐上回去的公交车,一路上我都在安慰自己,不要灰心,还有别的机会。而在我要下车的那一刻,手机响了,一个好听的女声通知我:明天体检,后天正式上班。

我按捺住内心的激动谢过对方,而后开始拨打表姐的手机。电话两头的人都很开心,我站在八月的大太阳下,第一次感觉到这个城市的可爱,只要努力,她会给你比很多城市都多的机会。

来深圳之前,我曾设想过种种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而事实上,我适应得比想象中要快。我很快习惯了她的快节奏,她过长的夏季,夏日里频繁的台风和阵雨,还有那没有雪的冬天,我尤其喜欢这个城市盛开的木棉花。

唯一不习惯的是上司换得太快,刚适应了一个,就又换了个新的。老上司离职前,我们几个人请她吃了顿饭。她很激动,离开时真诚地跟我们说谢谢。路灯下她远走的背影显得很寂寥,那一刻我有点难过,这个城市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酸和不易。

这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无数的人来到这里,揣着梦想,挥洒青春,一番折腾下来,有的人留下,但更多的人看过风景后选择离开。

满大街熙熙攘攘的都是人,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每个人对这座城的感情也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如果你年轻时曾在这座城里呆过,如果你曾把青春的汗水在这里抛洒过,余生里,她在你身上留下的印记都不会轻易消失,你会永远记着她,会不自觉地拿后来的城和这座城相比。

我离开时,喜欢的木棉花开得正艳,车站里有大批的人刚刚下车,行李简单,怀揣梦想。有人走,有人来,是这个城市的常态。

而我,将要去新的城市过另一种生活。我知道,新的城市里,看不到我喜欢的木棉花,我也知道,余生里,我都不会忘记这个有木棉花的城市,就像不会忘记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