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绘】寄梦西窑

我认识周明有三十年了,他是一位斯文、白净的党务工作者,遇事总习惯呵呵一笑。

【扶贫故事绘】寄梦西窑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13 10: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认识周明有三十年了,他是一位斯文、白净的党务工作者,遇事总习惯呵呵一笑。

2018年5月31日,鹰潭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委派他驻贵溪市文坊镇西窑村任第一书记。当他第一次走进西窑,面对陌生而又偏僻的山区,他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尽管来之前信心百倍。沿着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他踯躅前行。满目的绿色,空气丝丝凉润,还有头顶上悠悠的白云,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着的村落,袅袅升腾的炊烟,他的爱慕之心油然而生。“我是带着组织嘱托而来的,不能忘了初心,要牢记使命。要让这里的村民过上好日子!”这样一想他回到了村委会,坐下来回忆临行前局党委书记费尚恒对他的叮嘱:“到了西窑你要沉下心来真抓实干,一定要把扶贫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多走访村里的老党员和村干部,多向他们请教,认真了解当地的地域环境以及特色农产品等情况……”他呵呵一笑,在心里说:“对,要把全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致富工作上来,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关心贫困群众的动力!”

周明(右一)带领西窑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西窑村位于贵溪市文坊镇东南面8公里处,海拔600多米,平均气温13℃到20℃,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57亩,山林14406亩,这个地方农田偏少,经济发展不好,集体经济更是薄弱。有的村民吃水都比较困难,电视收视率也是一块短板,清楚了这一切,周明找出了工作定向:要想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迫切的问题是加强基层党建,提升全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发挥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师范作用!扶贫先扶志,一定要增强大家的脱贫信心。

西窑辖有16个自然村,27个村小组,525户,2051人。男女劳动力782人,外出打工480人。整个西窑村共有38名党员。他着手建立了一个西窑村党支部微信群。第一次在支部微信群里下通知,要求大家同他一起上门与村民谈心。通过一段时间认真听取群众的建议、意见之后,对2017年通过了“七清四严”和精准再识别核定建档立卡的63户贫困户,开始逐一走访。可是,贫困户居住得太分散,最远的路程距村委会有近二十里地。天还没亮,他躺不住了,起床在手机上查找有关的地理位置,然后按自己的日程安排出门。结果要找的人下地了,他呵呵一笑,转身就朝田间地头走去。一天下来,没有完成自己给自己安排的走访任务。天黑之前,他买了水果,用来慰问贫困户。这时,一种从未有过的饥饿感袭来,回到食堂一看,饭菜都已经凉了,他风卷残云般吃好了饭,立马趁晚上贫困户在家,上门去与他们挑灯夜谈。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贫困户似乎习惯了贫苦的日子,对脱贫致富没什么劲头。那一刻,茫然无措悄然写在了周明的脸上,片刻之后,他呵呵一笑,从其他方面绕着来谈脱贫致富关乎子孙后代的重要性。渐渐的,贫困户的脸上流露出了空前的希冀表情。这种表情相映在周明隐隐泛起红晕的面颊上。

周明(左一)看望西窑贫困小学生谢紫薇、谢书波姐弟俩。

2018年7月1日,周明带领西窑全体党员来到弋阳县方志敏烈士纪念馆。在这个庄严神圣的地方,召开了一次党味浓厚、形式多样的党员大会!让党员干部接受革命教育,继承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会议要求与会人员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大家重温入党誓词,一起诵读红色家书并进行了扫黑除恶再动员、再部署活动。接着一致表决通过了西窑村民张良伟同志为中共党员发展对象。

慰问西窑小学贫困学生。

弋阳回西窑的路上,周明在不停地与大家聊天中了解到,47岁的村民谢和良不仅生活困难,妻子还因患有精神病走失近十年了。现在他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孩子在西窑小学读书,家庭生活特别困难。为了顾及家里,他平时只能在市里做点低收入的小工。常常为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生活来源担忧,甚至感到生活无望。周明这一次不是呵呵一笑,而是皱起了眉头,一声不吭。晚上,他辗转难眠,天刚亮就起床了。迎着初升的朝霞,他风尘仆仆来到西窑小学,找到校长吴俊向,了解所有贫困学生的学习和家庭情况。学校共有6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就读。了解情况后,又去每户贫困学生家里走访。他的心境用己饥己溺来形容再确切不过!“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习总书记的话语,再次在周明脑海闪现。他暗下决心:要把党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贫困户家中,一定要帮助贫困学生解除后顾之忧,坚决阻断贫穷代际传递。

周明向鹰潭交通管理局党委作了汇报。得到了局党委领导的大力支持。紧接着他一次次往返于鹰潭市信息办、鹰潭市气象局、鹰潭市九三学社、贵溪市政协、贵溪市文广新旅局、文坊镇政府等单位及社会团体,并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很快,西窑小学的每位贫困学生均得到了社会各界赠送的书包、文具盒、作业本等学习用品,以及衣服、台灯、电风扇、水杯、足球等用品。历经贫穷困苦的孩子们,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他们开心的笑容,增添了周明探索整个西窑发展的思路,他认为,这只是一小步,让全村人富裕起来,才是最终的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来来往往于西窑二十七个村小组的各条路段,特别是几处周明确认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他有“要想富先修路!”的打算。因为只有路修好了,经济才会有所发达,致富的手段就多了。路不畅通,致富也是奢望。“有问题不可怕,看到问题就要下决心解决。”敲定这个想法之后,他就开始行动,首先着手从外出务工人员中推荐优秀党员到村委会工作,充实班子力量。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加强班子建设。同时他又充分利用交通资源来实施交通扶贫工程,一次次到市、县两级交通部门协调西窑的农村公路建设事宜,得到了两级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筹措到农村公路项目建设资金五百二十万元,文坊镇至西窑村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公路得到了加固和改造,周明有了压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被清除了一部分的感觉。

经过多方努力,周明还为西窑争取到了政府六十万元的扶贫资金,投资建造光伏发电站,创下年收益三万余元。这期间,安排了十三名贫困户就业,实现了部分人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有段时间,周明觉得腹部偶尔有胀痛感,实在不行他就躺下来稍作歇息,几分钟过后自我感觉好些了,他呵呵一笑,又继续做该做的事情,毕竟,时间对于他来说真的是很宝贵!白天进村入户调研产业项目,落实扶贫帮扶措施,同贫困户促膝谈心了解需求。夜晚在村委会集中研讨、探索整村发展出路。就这样,他夏天忍着蚊叮虫咬,冬天抵御山里凛冽的寒风。艰苦的环境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要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他提倡向党组织要执行力、向班子要战斗力及向党员要影响力,来提升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他说:“要坚决做到真心真情帮扶,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

周明对西窑现有的水稻种植面积、品种很不满足。他还发现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无论是海拔、气候、光照、湿度、土壤、地势,很适合白茶生长。“脱贫致富的关键就是要展产业。”可是光凭空想没用!首先要有资金。正所谓路在脚下!他一鼓作气朝着大规模种植白茶、改良水稻种植品种迈开了艰难的步伐,首先动手起草并向上级各部门呈送可行性报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争取到了政府六十万元的扶贫资金。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通过文坊镇政府协调,购买了邻村东际村五十亩白茶种植基地,当年,白茶创收七万多元,还成立了东际峰白茶合作社;鼓励贫困户种植优质水稻一百亩,这些都见证了周明带领扶贫工作队日以继夜不辞辛劳的付出!

周明从未停止组织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走进每一家贫困户了解生产、生活、健康等情况。他的初心使命逐渐变得更具体,先后为34名贫困户办理了慢性病门诊医疗;为3名贫困户办理了残疾证;他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还为3名贫困学生联系好了社会爱心人士给予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学费和生活费资助;帮助8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解决了所有贫困户的饮用水和电视机收视问题;协调解决了大部分贫困户的厕所改造问题;增强了小际村、西窑村、水家排村三个村小组的4G移动信号;修复了两个自然村的水毁桥头和3处塌方;为7户五保户购买了挂衣厨、安装了门帘。5户贫困户家里有老人过世,他都参与了料理后事。特别是五保户陈先培老人去世那天,周明不仅带领驻村干部和村委会成员为老人料理后事,第二天,他接到局里通知参加一个会议,就在会议结束后,几个发小到龙虎山游玩路过鹰潭,电话告诉他在鹰潭一家餐饮店相聚。他赶到餐饮店与发小见面,席间却滴酒未沾。几个发小很不理解,“多大的事比咱们兄弟还重要啊?”周明站起身,“正因为我们是兄弟,请一定要理解我这个第一书记。西窑的五保户陈先培孤身一人,没有孩子,昨天他去世了,明天早上下葬。所以今晚我必须赶回西窑,我要按当地凌晨出殡的习俗,为他老人家送葬。”人心都是肉长得,周明的一席话,让发小们再无怨言。大家让他提前离开,以免开车回西窑经过一段很长的山路发生危险。

周明(左二)正在扶贫超市指导工作。

“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工作,细致入微的帮扶,让贫困户们真真实实感受到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变化,帮助他们一步一步踏上小康之路。”周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贫困户祝广任和祝广东兄弟俩视力残疾,不能种地和外出务工,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弟弟祝广美身上。他们有脱贫的愿望,苦于无脱贫的路径。周明决心一定要让他们心里燃起脱贫的希望,帮助他们“量身定制”了养牛和养殖田螺,发展自主产业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同时还帮助17户贫困户种植优质水稻40多亩;7户贫困户养牛4头、养猪18头、养殖田螺1亩,及时解决了贫困户在发展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在周明的直接督促下,村委会与24户贫困户签订了励增收协议,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来增加家庭收入。

周明(右一)帮助贫困户祝广美养田螺。

周明看到“文坊镇至西窑村境内二十多公里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的公路,由于安装了防护工程,有效避免了两起车辆坠崖的交通事故,为西窑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道路运输安全保障。”这一新闻报到时,他呵呵一笑,深有感触地说“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事实证明,一条条畅通的山村公路,不仅是脱贫路,更是幸福路、民心路。为此,他与几个驻村工作队员及村民聚在一起,尽兴地喝了几杯。大家高声唱起了“春风送来党的恩情/惠民政策精准扶贫/党员干部肩负责任/带着真情走进贫困乡村……”歌声久久回荡在山村的上空。

“下辈子我不做你的妻子,我要做你的贫困户……”这是周明在妻子的微信朋友圈翻看到的。那一刻,他愧疚难当,妻子在摔伤了腰住院就诊期间,自己只回去陪过两次,扪心自问,那真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再仔细想想,自己愧对的家人又何止是妻子一个人?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做了心脏支架,每次通电话,她老人家总会鼓励我,可是我回家陪过她几次?即便是她老人家上医院了,我这个做儿子的都没有陪她!刚刚起步创业的儿子,我对他的事业扶持过什么?出生不久的孙女,我抱过她几次?还有瘫痪在床的岳母,我探望过几次……他鼻子发酸,怎么也睡不着,披上衣服走到屋外。初秋的夜,微风习习,月亮高高悬挂在空中,他有一种被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拥抱着的暖心感觉。“明天是贫困户李金旺结婚的大喜日子,他要我做他的证婚人。这确实是件大喜事!金旺都四十八岁啦!他哥哥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五十多岁没成家,还有快八十岁的母亲,这个家是他独自承担起了重担!幸亏当时我鼓励并介绍他去了义乌打工,才找回来一个年轻贤惠的老婆。”周明嗫喏着,嘴角轻轻上扬……

很长一段时间,西窑村民们都在奔走相告两件大好喜事:一是贫困户鲁晨从鹰潭市开回来一辆价值7万元的小车。面对来贺喜的左邻右舍,鲁晨高兴地说:“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祖祖辈辈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前几年连饭都吃不饱,现在还能有自己的小车!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第二件喜事是五十多岁的脱贫户车海根与儿子车天平先后向西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车海根因女儿从小患有先天性软骨症,长期需要有人贴身照顾,所以他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就近打点零工维持生计,加上昂贵的医疗费,导致这个家异常贫穷。生活的重担将车海根这个瘦小的男人压的快喘不过气。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作为一名贫困户,在党的扶贫政策和帮扶干部的真心真情帮扶下,不仅摘掉了十几年的穷帽,还盖了新房,日子越过越好了……我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临近春节,周明在村委会开完会,又一次感到腹部胀痛,渐渐的额头开始冒汗。他起身要去诊所,却迈不开腿。几个村干部搀扶他到了诊所。医生说:“周书记是疝气发作,要尽快去市里做手术!”

在鹰潭908医院做完手术的第7天,周明要求医生让他出院。医生剜了他一眼,厉声道:“开玩笑!至少三个月得躺着休息,不能干重活,如果复发就难办了!” 周明呵呵一笑,将自己正驻西窑任第一书记以及眼下疫情日渐严峻,春节期间有几百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村民随时都面临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这些情况向医生和盘而出。医生油然起敬:“这样啊,这次疫情对于做过手术的人危害更大!你千万要注意,一定要按时服药!”

回村后,周明发现大家对新冠肺炎疫情诚惶诚恐,甚至都不敢走出家门。他把村里的党员、驻村干部召集起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我们每一个党员的责任!非常时期,是检验我们在危难险重工作中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彰显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他的带领下,制定了二十四小时值班表,进村入户组织卫生消毒,劝导取消红白喜事,宣传防疫知识,对患病的家庭进行帮助,防止因病返贫。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和贫困户等近四百人参与了联防联控。全村党员捐款3870元。十几名贫困户和村里的年轻人争当上了志愿者,到监测点值夜班。在各自然村口设立了疫情监测点。全面排查、登记返乡务工人员五百多人。身在墨西哥的西窑村民黄微得知周明驻村防疫工作情况后,从国外寄回了一千只口罩支持村里的防疫工作。 整个西窑村没有出现一例感染病例。

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周明呵呵一笑,“只要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这个第一书记就做到了事,也就问心无愧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明慎重地说:“为防止贫困户返贫,必须培养他们的生存技能。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在贫困户享受政策兜底和产业分红基础上,帮助他们学习种植、养殖技术,鼓励和引导他们发展自主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他们才会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越是决战时刻,越要下定决心,容不得丝毫松懈。坚决打赢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战,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美丽的山村不会有休止符,现如今,这个远离县城的西窑,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充满生机的空气,似乎能让人闻到一股香甜的味道。镶嵌在山林深处的农舍,家家袅袅升起的炊烟,在空中变幻着各种形状飘散开来,宛若打开了一部书,讲述着远久的过去。一排排路灯点亮了西窑村的夜色。对未来,周明有信心继续带领村民加大推进脱贫攻坚,整治环境,美化山村等工作,把西窑村打造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休闲旅游的美丽小山村。让这个小山村更宜居,村民的生活更富裕 。

(萩 芬)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