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迫离开美国,并非因疫情

“你怎么回来了!是美国疫情太严重了吗?”“也不是,我是那被赶回来的那60个记者当中的一个。”去年9月,我被外派到中国日报北美分社位于纽约的总部,到今年3月份突然回国,我的“美国之行”只有6个月,远远短于原定的两年驻期。

我被迫离开美国,并非因疫情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05 19: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你怎么回来了!是美国疫情太严重了吗?”

“也不是,我是那被赶回来的那60个记者当中的一个。”

周围人这关心的一问,配合我颇为苍凉和无奈的回答,这大概就是我3月从纽约回国到现在常常会上演的一段对话。这就像是电影《土拨鼠日》和《明日边缘》里的桥段一样,每开始一次对话,我关于纽约的回忆就重启一次。

去年9月,我被外派到中国日报北美分社位于纽约的总部,到今年3月份突然回国,我的“美国之行”只有6个月,远远短于原定的两年驻期。

事实上,临行前我已经做好了两年不回国的准备,因为只要驻期中途回国,入境美国的记者签证就需要重新办理,万一签证办下不来,临时的回国,就可能会变为提前结束驻期。

可是,万万没想到,结束驻期其实不需要临时回国这么麻烦,完全可以更直接一点。3月4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将限制五家中国媒体在美的雇员人数,由当时的160人,削减为100人。

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我和一同驻外的小伙伴,虽然内心颇为不安,但总觉得情况不会坏到真的必须离开。我们保持着这样的“乐观”,应对着纽约刚刚出现的新冠疫情,准备减少外出次数,开始囤积食物和其他生活及消毒用品。大家专门挑出时间,去皇后区的中国城法拉盛采购,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把宿舍能填满的地方都塞得满满当当。之后,还是每天正常上班。

3月6日下午,我被叫到了办公室,拿着记事本的我,正准备记下领导安排的工作事项。但是,这次并不需要我记录些什么,只需要记得一件事情就好——按照特朗普政府的限制政策,我和另一位同事,必须在3月15日停止分社的所有工作,并在3月20日前离开美国境内。

在这样一个本该普普通通的周末,我却要收拾心情,将这六个月的工作生活,和对未来一年半的期待全部打包,为驻美之行画上惊叹号和休止符。看着一冰箱囤满的食物和至少能用半年的消毒品,充满了黑色幽默和无助。

突如其来的“逐客令”,加上开始蔓延的疫情,以及即将开启的居家办公,让我甚至无法去办公室和同事们一一拥抱告别,很多工作和生活的计划戛然而止,我的憧憬和期望都瞬间变成了泡影。在不舍和遗憾之余我又开始紧张起来,回国路上会不会感染新冠?回京隔离的流程是怎样的?隔离之后我会住在哪里?

带着这许多的疑问,伴随着遗憾和紧张,我踏上了回国的行程,并记录下从回国到隔离结束这段难忘的经历。当隔离结束被“放出来”的时候,我遇见了和我一样被迫回国的两位记者和他们只有五六岁的儿子。

“真是太突然了,本来日子好好的,我们相当于把整个家搬了回来。”这位记者妈妈手里牵着儿子边和我聊着,边等着搬运大包小包行李的爸爸。听说他们之前已经托运过一批行李了。我听着,看着,感受着这一家子比我更多的折腾、窘迫、失望和无奈。我不禁在想,回来的这60位记者中又有多少像他们一样拖家带口,冒着旅途的高感染风险奔波回国呢?

如果这些乱糟糟的境地只属于我们少数人,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历反复的变化、失望和无奈,这就是生活。但是,除了是普通个体之外,驻外记者的身份和工作性质让我们的遭遇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含义。驻外记者是两国政府和民间沟通交流、增进理解、和谐共处的促进力量之一,要想发挥好这种力量需要一片愿意联通、互尊互信的沃土。

在这一切还没发生之前,我采访过中美杰出华人颁奖典礼。2019年正值中美建交40周年,评选委员会副主席、曾6任总统亚太顾问的王碚说:“希望通过这个颁奖仪式,能够带来今后40年更辉煌更有成就的发展,让中美贸易能够继续增长,让我们两国人民都能够受益,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在这一切还没发生之前,我采访过纽约兰德尔岛公园的圣诞庆典灯展,整个灯展的设计都由一位中国留学生完成,所有彩灯都是四川自贡彩灯传统手工匠人在中国完成前期生产,之后分为百余灯组运往纽约,最后在兰德尔岛公园安装调试。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在参观的过程中鼓励更多在美留学并创业的年轻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与当地居民的风俗喜好相结合,带来欢乐的同时能让美国民众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促进中美民间的友好交流。

在这一切还没发生之前,我参与过中国日报新时代大讲堂首次在美国的开讲,主题为“中美建交40周年:回顾与展望”。我曾在编辑平台前,通过分社资深记者前辈在华盛顿白宫东厅发回的报道,见证了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署;我还曾在大年初一上班的公车上,盯着手机屏幕,时刻关注着分社记者奔波在曼哈顿唐人街上发回的华人博物馆失火的最新消息。类似的报道经历和回忆,还有很多很多……

可如今,特朗普政府用一次次的“契机”和借口将中国记者赶出美国,不仅如此,这场闹剧之后还限制了留学生签证,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居然突然被要求关闭。所有这些,以及不断重申和强化的“中国病毒”这样的污名化概念,让这片沃土被猜忌和诋毁所污染,失却了互信的光彩和色泽。

从1971年的“乒乓外交”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到1972年时任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正式签署,再到1979的中美正式建交和时任副总理邓小平应邀访美,40多年来,两国领导人为建设和谐、互敬、互信、合作的中美关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果他们看到现在的中美关系,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在休斯顿总领馆被迫关闭之后,中国日报北美分社的同事在纽约采访了尼克松总统的翻译傅立民,他说:“在此背景下,我认同中国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回应。关闭成都总领事馆对内、外表明了中国对此的严肃态度,同时不会对中美关系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中国的回应让我感到(中美关系)还有希望,(面对美方的举措),中方保持了冷静,中方理智、适度地进行了回应,严肃、适度地表达了不满。”

看着不断紧张的中美关系和美国南部猛增的新冠肺炎病例,看到特朗普反复提及“中国病毒”。现在,我的家人、朋友、同事都会在开头的对话中补充一句:

“还是回来好,回来安全。看看现在美国都成什么样子了。”

我也会微笑着回答:“是呢,回来安全。”

作者张悦系中国日报记者

(编辑:富文佳 黄河流)

(张悦)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