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浙江宁波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复活千百年水底文物

探访浙江宁波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复活千百年水底文物

来源: 中新网
2020-07-31 10: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30日,沉船修复室里浸泡着“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船体构件。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展厅内展陈着清代道光年间青花瓷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
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展厅内展陈着清代道光年间青花瓷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
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沉船修复室里展陈着已修复完成的南宋时期的尖底海船。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
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两名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准备给“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船体构件进行保护处理。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
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沉船修复室里浸泡着”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船体构件。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
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一名出水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从浸泡池中提取“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船体构件准备进行出水文物保护工作。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
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一名游客在参观“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展厅内展陈的“小白礁Ⅰ号”模型。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
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