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扶贫超市让“山货”变“抢手货”

“这个白辣椒看起来就很爽脆,买两包回去炒肉肯定很下饭。钟立军介绍,在宁乡市,像张合建一样为扶贫超市供货的贫困户还有60余户。

宁乡:扶贫超市让“山货”变“抢手货”

来源:红网 2020-07-30 16: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红网时刻7月30日讯(宁乡站通讯员 张卫红 记者 小范婷)“这个白辣椒看起来就很爽脆,买两包回去炒肉肯定很下饭。”家住幸福里小区的居民欧女士最近经常光顾新城大市场一家名为宁乡扶贫超市的店铺。与其他超市不同的是,这家超市销售的农产品原材料大多出自贫困户。

这家超市的创办者是紫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钟立军。钟立军介绍,自今年4月份创办以来,该超市累计收购贫困户农产品4万余元,支持消费扶贫近5万元。小小的一家扶贫超市不仅让贫困户家中的“山货”变成了城里畅销的“抢手货”,让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同时也为宁乡市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能,开辟了新路径。

60余户贫困户成了“供货商”

宁乡扶贫超市位于新城大市场一临街门面,面积不算大,干净整洁的货架上,陈列着近百种宁乡特色农副产品和小吃。冷藏柜里放着无菌包装的栀子花、插蕨菜、白辣椒、插豆角、插萝卜、姜丝蒜蓉剁辣椒等,柜台上还摆着酸辣枣粒、紫苏杨梅等小吃。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品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扶贫超市里的产品很齐全,而且大部分都是乡里土货,绿色无污染,吃起来放心。”正在货架前选购干货的蔡阿姨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知道这家超市的产品原材料都出自贫困户,所以现在基本上每天买菜都会先到这家超市逛一逛,也希望能为贫困户做点小贡献。

扶贫超市的成立不仅多了一条将“山货”送进城市的通道,更让村民看到了致富新希望。“以前家里的白辣椒、干豆角吃不完就浪费了,今年可好了,公司上门收购,这些土产品直接变成了口袋里的现票子。”黄材镇松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合建告诉记者,今年通过向扶贫超市供货自家制作的土特产品,家里增收了近千元。“以后再也不愁农副产品卖不了钱,多晒些干菜就多一份收入。”张合建笑呵呵地表示。

钟立军介绍,在宁乡市,像张合建一样为扶贫超市供货的贫困户还有60余户。虽然开业至今仅短短3个月,但该超市累计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已达4万余元,支持消费扶贫近5万元。

未来将增开2至3家扶贫超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办扶贫超市是一种帮助贫困户更好对接市场的办法。”谈起创办扶贫超市的初衷,钟立军表示,这主要源于自己的家乡情结,想尽己所能为家乡的贫困户做点实事、好事。

作为一名新农人,近年来钟立军一直致力投身于农业事业。2018年,他试种五十亩牡丹栀子花获得成功,之后对黄材镇、老粮仓镇等地600余户贫困户进行产业精准帮扶,共发展栀子花种植500余亩。

为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2019年,钟立军于黄材镇涓水村投资100余万元建起了1800多个平方米的深加工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推动了农副产品加工业的飞速发展。钟立军介绍,自扶贫加工厂投入生产以来,大量农副产品需要更好的销售途径,扶贫超市便应运而生。

“目前扶贫超市生意不错,供货的贫困户劲头也很足,这也给了我十足的信心。未来,我计划在宁乡增开2至3家扶贫超市。”钟立军告诉记者,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供货机制,为贫困户提供健全的种养殖技术指导、品质把控,形成完备的产供销一体化运营模式,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钟立军介绍,接下来,扶贫超市将继续坚持消费扶贫为导向,不断调整经营方法,丰富商品种类,为广大顾客提供更加便捷和全面的购物体验,真正让“小超市”撬动“大扶贫”,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张卫红)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