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 写好“摘帽”后半章

4月20日,张才宣代表村里参加了2020中华茶祖节·第五届湘西黄金茶品茶节暨湘西黄金茶推介会,并现场拿到了湘西黄金茶名优绿茶评比金奖。2020年,吉首在全市适合种植白云贡米的乡镇,推广种植8710亩,覆盖9个乡镇街道的37个村、社区,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增收。

吉首市 写好“摘帽”后半章

来源:湖南日报 2020-06-08 15: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通讯员 陈生真

芒种时节,武陵山深处的吉首市域内,满山苍翠,生机盎然。

吉首市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市,2018年4月脱贫摘帽后,吉首市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大力发展黄金茶、白云贡米、金秋梨、黑木耳、丹青泡椒等绿色产业或特色产业,跻身“湖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行列。

6月上旬,记者穿行在吉首的苗村土寨,看到土家苗汉各族同胞,为巩固脱贫成果,依然在努力奋斗,在新的起点上,更加信心十足地创造新生活。

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6月5日下午5时许,伴着初夏的茶香,沿着弯弯绕绕的山间小路,记者来到位于山上的太平镇青干村。

小山包上,顺着山势蜿蜒起伏的一行行黄金茶树,似苗族同胞写在大地上的五线谱。30多位来自青干、干田、着落等村的土家族同胞,正穿梭在茶垄间,采摘茶叶。

青干村2015年开始种植黄金茶,现在茶叶面积已发展到2674亩。2019年底,实现119万元分红,惠及全村125户建档立卡户。

“只要村民富裕,我就放心了,当支书20多年,这几年我才有点成就感。”看着村民腰间一篓篓翠绿的茶叶,村支书张才宣不禁感慨。

正在采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才重,是村里第一个响应号召种植茶叶的。2015年,他和村里的5户建档立卡户一起申请了30万元的小额信贷,投入村里的“吉首市太平青干金龙黄金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发展产业都是为大家好,支书带着大家这么攒劲搞,我们也要出力把村里的产业搞起来。”张才重告诉记者,在去年的分红大会上,靠着土地流转和在茶园务工,他拿到了2.3万多元钱。

4月20日,张才宣代表村里参加了2020中华茶祖节·第五届湘西黄金茶品茶节暨湘西黄金茶推介会,并现场拿到了湘西黄金茶名优绿茶评比金奖。

茶要种得好,也要炒得好,更要卖得好。

太平镇驻青干村第一书记、南京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镇干部彭洁,正在谋划青干茶叶的电商事宜。

村里的茶厂里,机器的轰隆声清脆悦耳,49岁的炒茶师傅张才永在里面忙碌着,一股股茶香顺着工厂大门一阵阵飘出。

作为吉首市的支柱产业,目前,吉首市拥有茶园面积12.1万亩,可采茶园面积7.5万亩,今年可实现综合产值8.7亿元,带动2.3万户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在今年4月举办的2020中华茶祖节·第五届湘西黄金茶品茶节暨湘西黄金茶推介会上,吉首市获得“中国黄金茶之乡”的称号。

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发展新动力

近日,记者来到吉首市丹青镇白云村,葱绿的树木,掩映着白墙黛瓦的房舍,苗寨美极了。

村子的四周,都是农田。在村背后的山上,记者看到,层层叠叠的稻田,从海拔400米的山顶,一直铺到山脚。

“这一片梯田,有700多亩,是白云贡米种植的核心区。”村第一书记、吉首市民政局驻白云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忠荣说。

记者看到,很多田里都还没有水。

穿着苗族服装的村支书陈千米看出了记者的疑惑,指着梯田解释道:“白云贡米的种植很特别,这些梯田中的绝大部分用的都是‘靠天水’——雨季来后,田里才有水,稻谷收割时,田里自然就没得水了。我们丹青镇这个区域都是红土壤,这种特殊的土壤、加上独特的小气候,种出的水稻味道独特、品质上佳。”

在分割成一厢厢的秧田里,特有的常规稻种——玉珍香嫩黄的秧苗芽头,已经露出水面。

转进一道山湾,72岁的苗族村民陈天金与妻子符文花,正忙着用柴刀砍掉长在自家田里的灌木。

陈天金解释,这3丘田地势最高,已经抛荒好几年,现在村里发展白云贡米的种植,帮我家田上面的山塘也整理好了,所以我决定复耕这3丘田。

他还告诉记者,他老两口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种植了一亩地的白云贡米,收了500公斤稻谷,卖了9000多元钱。他为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发展白云贡米种植竖起大拇指。

2019年底,“白云贡米”获批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地方优质农产品,是吉首市第一个获批农产品,“白云贡米”已经成为吉首市的品牌产业。北京的一家公司负责包销,吉首市则负责推广种植。

2020年,吉首在全市适合种植白云贡米的乡镇,推广种植8710亩,覆盖9个乡镇街道的37个村、社区,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增收。

穿行在吉首的各个苗族、土家族村寨,海拔850米的矮寨坡头,3500亩金秋梨已经开始长出指头大的果实;丹青镇的1000亩丹青泡椒苗已开始移栽;双塘街道大兴村200亩香菇和60亩黑木耳在疯长;涉及丹青、太平、河溪、双塘等乡镇街道,近2000亩迷迭香,正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在太平镇排羊山万头母猪智能化核心场项目施工现场,150亩场地已经完成土地平整工作,5月份就可以进行厂房装配,9月份实现母猪入栏,将年出栏猪仔2.5万头,实现产值4.8亿元,带动1.25万人实现种植就业。

记者走着、看着、欣喜着,吉首市的苗族、土家族和汉族同胞,正以饱满的信心和热情,谋划着幸福的未来。

(向莉君 彭业忠)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