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的国际心理学”在线论坛举办

“疫情防控中的国际心理学”在线论坛举办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5-31 11: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5月31日电(记者 赵伊梦)疫情没有国界,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与多国领导人慰问电中所强调的,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日来临之际,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中国心理学会、腾讯共同承办的“疫情防控中的国际心理学在线论坛”于5月30日北京时间晚8点至11点举办,借助网络直播形式,分享中国心理学界抗击疫情的工作成果与经验,倾听来自国际心理学专家的声音。

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既有来自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工作的中国心理学家,也有来自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英国心理学会、澳大利亚心理学会、亚洲心理学会、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亚太地区心理学联盟等多个国际、国别组织负责人和心理学家。中外心理学家齐聚一堂、畅所欲言,进行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研讨,能够进一步民众及学界加深对心理学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的认识,促进合作,放眼未来,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论坛分为主旨报告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

主旨报告包括四个报告。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亚洲心理协会(APsyA)主席韩布新做了题为“用心抗疫、共克时艰 -中国心理学会在行动”的报告,介绍了中国心理学会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形成了三级应对系统、四项重点工作,以及期间开展的国际交流合作情况,并强调应对疫情不仅要提供心理服务,还应重视科学研究。国际心理学联合会(IUPsyS)主席Pam Maras在“心理学的全球声音:对前所未有的全球紧急事件的协调反应”的报告中呼吁关注疫情期间人们的心理健康,并介绍了国际心理科学联盟的愿景、使命,以及在疫情期间开展的心理学专业工作。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Christine Roland-Lévy在题为“应用心理学在对抗COVID-19疫情中的价值”的报告中,通过社会心理学的视角,首先介绍了面对疫情时,人们会出现的六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呼吁心理学界关注疫情导致人们心态产生的变化及其规律。IUPsyS前主席、泛非心理学联盟主席Saths Cooper在“我们是否在抗击疫情中携手同心?”主题报告中,介绍了疫情对于社会及人们的影响,呼吁大家携手同心,共同致力于让“后新冠”的世界更加包容、体贴和富有同情心。

圆桌讨论由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前副主席张侃和国际心理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张建新主持,在场学者就疫情在不同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心理学家扮演的角色、主要任务和挑战;疫情时期如何开展心理干预和心理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疫情如何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及作为心理学家的反思;疫情期间和之后的国际合作需求和机会等问题展开讨论。

(赵伊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