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坚定不移对外开放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

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某些国家企图推动与中国经济脱钩的政策,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专家表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中国更应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专家:坚定不移对外开放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5-29 13: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5月29日电(记者 潘梦琪)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某些国家企图推动与中国经济脱钩的政策,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专家表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中国更应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参与国际循环,应“另辟蹊径”。他说:“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 国际循环都是由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循环。发达国家凭借技术、资金和管理优势,向发展中国家派发订单。发展中国家在自己的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生产,再把所生产的消费品出口到发达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深度地参与了这个循环体系。但这个循环体系正在面临动力不足的困境,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循环体系中也处于从属的不利地位。”

顾清扬表示,目前,国际上的反全球化浪潮和脱钩论调愈演愈烈,全球循环系统会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从经济效率和经济安全相平衡的角度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体系,有利于分散战略风险和保持长期平稳发展。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一条开辟东西流向的新的国际循环,它既将过去受到忽视的发展中国家包括进来,也以开放的平台包容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参与,比南北流向的全球循环更加具有包容性,”顾清扬表示,他说,尽管单个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在经济水平、消费能力、科技实力等方面还不是很强,但整体的能力是巨大的,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是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新渠道。

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新的东西流向的全球循环体系,并不排斥原有的南北流向的循环,而是对原有体系的补充,顾清扬说。通过这两种互补的循环体系,中国可以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将中国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中国正在推动的新的西部发展战略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都可以成为参与国际循环的重要平台。”

顾清扬补充道,在当前全球化受到地缘政治严重干扰的情况下,全球范围内的循环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开辟国际区域范围内的合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中国可以和东北亚和东南亚合作,形成紧密的区域产业和供应链整合。东亚是全球经济的重心,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利于链接东北亚和东南亚建立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东盟10+3的合作框架以及国际陆海新通道建设,都可以成为促进国际区域循环的重要平台。

“中国目前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已经占据中心的位置,围绕产业链所形成的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体系是全球最为完整的,由此形成了强大的企业生态系统, 集产业配套、融资、生产性服务、开放性研发和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于一体,能够为商业活动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是吸引跨国公司最强的磁性和粘合剂,”顾清扬说。

而他表示中国目前的短板是生产和供应链的高端环节薄弱。“未来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弥补这个缺陷。另外,中国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兴基础设施建设,也会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

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会面临长期的严峻挑战,中国不得不更加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谋发展,顾清扬称。“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措施必须先期进行。加快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加大开放力度和采用国际最佳实践,按照国际最高标准打造营商环境,为国企、民企和国际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环境。长期来看,中国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内部体制机制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潘梦琪)

【责任编辑:孙若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